巨龍騰飛的“點睛之筆”
—寫在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試通航之時
新華社上海3月14日電(記者 林紅梅 陸文軍)“我宣佈,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符合試通航條件,通過驗收。”3月14日10時30分,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肖大選在此間舉行的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交工驗收會上宣佈道。長江口是長江進出東海的咽喉要道,長江口深水航道的貫通,為巨龍長江的騰飛,畫上了“點睛之筆”。
百年航道夢想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叫長江。”全長6300公里的長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上中游的貨物順長江而下,積聚在上海港,由此裝船,漂洋過海。但是,從長江出海時,卻被江水淤積的泥沙卡著脖子。這道“攔門沙”如骨鯁在喉,大船無法通過,鎖住了長江通向大海的順暢航道。
“治理長江口,打通攔門沙”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孫中山在《治國方略》中就提出了治理長江口入海航道的構想。從1958年開始,一大批專家學者對長江口治理進行了長期研究;1992年,原國家計委將“長江口攔門沙航道演變規律與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列入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提出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水深12.5米的整治方案及初步技術經濟論證,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分期見效”的思路,以整治和疏浚相結合,通過一、二、三期工程的實施,水深從整治前的7米,逐期增深至8.5米、10.0米和12.5米,以滿足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和5萬噸級船舶全潮雙向通航的要求,同時要兼顧滿足第五、六代大型遠洋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及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乘潮通過長江口的要求。
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水運工程,承載著兩大國家戰略重任:長江口航道水深由7米浚深至12.5米,分階段延伸到南京,將激活南京以下10多個港口、250多個萬噸級泊位的內河港變成海港,長三角的航運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國家戰略中,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關鍵之舉。
挖出泥沙繞地球8圈
1998年1月27日,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開工,我國一半的水運施工企業會師長江口,展開了一場鏖戰。一期工程共建成總長達74.89公里的堤壩,其中南北導堤57.89公里,丁壩10座,使航道水深由7米增深到8.5米。二期工程2002年4月開工,3年多後,共建成堤壩66.37公里,其中南北導堤39.387公里,丁壩9座,使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三期工程2006年9月開工建設後,原計劃工期三年。但是,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回淤量大幅超過預期、回淤分佈高度集中的情況,直至2008年11月,航道水深仍停留在10米,未能往下增深。
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在兩年多的艱難摸索中,明晰了航道嚴重回淤的主要原因,通過大量資料分析、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試驗研究,提出了增加11座丁壩的長度、縮窄北槽上中段河寬,以改善水動力沿程分佈,加大水流輸沙能力的減淤工程方案。接著,長江口航道管理局組織施工單位加大施工船機投入,精心組織施工,自2009年底起,航道疏浚開始快速穩定增深。2010年3月,全長約92.2公里,底寬350至400米的三期航道,實現了12.5米通航水深的全線貫通。
如今,在長江口的水面下,兩條各約50公里的長堤、19座總長約35公里的丁壩群,安然橫臥在北槽兩側。長江口工程12年中共從河道裏挖出3.2億立方米的疏浚土,如果按1米乘1米立方堆在地上,可以繞地球8圈。
自主創新結碩果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大型複雜河口治理工程,整治難度極大,國內外尚無類似河口深水航道整治的成功經驗。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説:“沒有精心的科學組織和不斷的科技創新,長江口航道建設和治理的任務就不可能完成。”
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依據河勢變化,實施科學的動態管理。以確保整治效果和建築物穩定為目標,以現場監測成果為依據,以科研試驗為手段,適時優化設計施工方案;通過“帶案”招標和開展方案競賽等方式,為施工企業搭建創新平臺;採取無償補貼的激勵措施,促使施工企業自主創新。
在三期工程中,突破河口治理汊道分流比對河槽生命力影響的認識制約,提出通過調整部分丁壩長度、縮窄中段河寬以改善流場分佈和增強輸沙動力並最終減少回淤量和改善其分佈的減淤方案研究思路;提出了長江口北槽專用懸沙挾沙力公式參數,分析得到相同工程邊界條件下,北槽航道年際間各月份回淤量及其沿程分佈相關性強,提出採用逐月特徵水文條件作為驗證資料。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第一、第二期工程連續兩次獲得詹天佑大獎和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大型河口治理成套技術成果,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套技術的創新成果多達74項。目前,該成套技術成果中的大量具體成果已迅速在洋山深水港、黃驊港外航道等一大批重大工程中推廣應用,受到日本、荷蘭、德國、俄羅斯、美國等國際同行及國內水利、土木等相關行業的極大重視。
全力打造生態工程
長江口有著獨特的生態系統,一旦破壞,恢復將是艱難而漫長的。長江口航道管理局貫徹“保護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理念,注重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節約資源,保護九段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力將該工程打造成為生態工程。
長江口工程一期工程環保投資費用為929.9萬元,二期工程投入1061.64萬元之後,三期工程按工程比例加強環保投入。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委託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對施工和營運期的水質、生態環境、漁業資源等多個專題進行監測;為了保護好這塊上海市規模最大、發育最好的河口型潮汐灘塗濕地,長江口工程嚴禁施工人員在九段沙挖沙,狩獵和捕魚,嚴禁上灘塗砍伐植被、採集底棲生物。
為了彌補長江口工程可能給生態帶來的不利影響,長江口航道管理局與有關單位一起,承擔並資助了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2001年起在長江口進行了5次放流:2001年放流中華鱘幼魚3080尾,2002年底棲生物牡蠣放流300萬隻,2004年3月底棲生物群落式放流,同年12月放流中華絨螯蟹成蟹25000只,2008年11月放流花白鰱、黃顙魚、翹嘴紅、暗紋東方等魚類39萬尾。尤其是通過底棲生物群落整體移植工程構建了我國第一個人工牡蠣礁,不僅大大豐富了長江口水底棲生物生物量,還扮演著“生物過濾器”功能,相當於一個日處理能力約為2萬噸的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能力。
交通運輸部談長江口航道治理:中國水運史最大工程
新華社上海3月14日電(記者林紅梅 陸文軍)“經過兩天的審定,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順利通過了由交通運輸部組織的交工驗收。三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標誌著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這一跨世紀我國水運工程歷史上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級的大型河口治理工程,全部治理目標成功實現。”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14日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建成,在中國水運工程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水運工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盛事。”>>>>詳細
長江口12年打通深水航道 長三角"黃金水道"起航
新華社上海3月9日電(記者 陸文軍)記者從交通運輸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獲悉,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到3月中旬長江口將實現12.5米水深航道貫通。
12年打通長江“咽喉梗阻”
通而不暢,淤沙攔門。作為對長三角地區和長江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主要入海通道,位於上海的長江入海口長期飽受“局部梗阻”之困。因受到巨大潮量、徑流量和流域來沙量影響,河口河槽演變複雜,長江口通航航道所處的攔門沙河段,自然水深僅6米,成為通航的瓶頸,嚴重制約了上海、長江三角洲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