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的四川依然美麗。
3月,行走四川,滿目蒼翠,災後重建有序進行。在安定和諧的背後,56萬多名調解員活躍在各領域、各行業,定分止爭化解矛盾,功不可沒。
“鄉里鄉親低頭不見抬頭見,大事勸小,小事化了。老百姓過日子,就圖個平安和氣。”3月19日,廣安市廣安區火山村63歲的“勸調員”唐延輝深有感觸地説。
哪有人群,哪就有調解組織;哪有矛盾,哪就有調解工作。近年來,四川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黨政統一領導、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有力地維護了藏族聚居區、地震災區和全省社會穩定。2009年,全省調解矛盾糾紛52.7萬件,群體性事件下降23.5%,涉訴信訪案件下降47.3%。據省統計局調查顯示,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到93.9%。
黨政主導 構建嶄新格局
“大調解”納入黨政目標管理,記入領導幹部政績檔案
抗擊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順利推進災後重建,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大調解,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治本之策,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長遠之計!”四川是全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地震災區涉災矛盾糾紛較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分析研判社會矛盾現狀,四川省決策層形成共識。
“和為貴,調為先。”在新形勢下,四川省以新理念推動調解:調解就是執法,調解就是服務,調解就是管理。他們把開展調解工作的過程,作為體察民情、維護民利、促進民和的有效途徑,把社會管理和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四川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解決“大調解”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級各部門分別成立了黨委、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大調解”領導小組。省裏對64個重點縣(市、區)黨委書記、政法委書記進行了集中培訓。
據四川省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省、市、縣、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逐級簽訂“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深化“大調解”工作,成為責任書的重要考核內容。“大調解”工作,成為各級黨政的“一把手”工程,納入黨政目標管理,記入領導幹部政績檔案。
“穩定是第一責任,靠第一責任人去推動。黨政主導,為大調解提供了‘大馬力’,領導力度是空前的。”廣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余儀説。
“有場地做事、有專人幹事、有經費辦事”。 “大調解”工作涉及的組織機構、辦公設施、工作人員和專項經費等全部由黨委、政府統籌安排,全省各級“大調解協調中心” 落實了專門辦公場所,配備了專職副主任3590人、工作人員35640人,各級財政安排 “大調解”工作專項資金1億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大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南充市嘉陵區委書記李達帆對“大調解”重要性深有體會,他説:“在社會矛盾多發期,維護穩定任務艱巨。花小錢,辦大事,抓‘大調解’,我們在維穩上走出了先手棋。”
全面覆蓋 完善組織體系
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大調解”組織網絡形成
金沙江上正在修建向家壩大型水電站,涉及移民12萬人。宜賓市在市、縣和涉及移民問題多的鄉鎮、村組,建立了移民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去年以來,成功化解數千起移民糾紛。
綿陽市涪城區城郊鄉建立了鄉村兩級“流動調解工作站”,配置了3台流動調解車,變坐等群眾上門為主動下訪,實現進村入戶排查、調解、宣傳“三結合”。
“調解不是和稀泥,不是花錢買平安,是在尊重當事人意願基礎上的依法調解。”廣安市“郭太平調解室”主任郭太平對記者談起心得體會。他近年來調解100多起案件,都做到案結事了,沒有一起反彈。一批以調解能手名字命名的調解室在四川各地涌現出來,贏得群眾信任。
無縫隙、無空白、全覆蓋……四川在各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建立了矛盾糾紛“大調解協調中心”,在村(社區)和相關部門、單位及社會團體、協會建立了調解室。
共青團組織的青少年維權熱線、“12355心靈驛站”積極投入到矛盾糾紛化解中。婦聯、工會、消費者協會、貿促會等都加入進來。
全省已建各類調解組織14.6萬個,配備專兼職調解員56.3萬人。一個縱向延伸到村、社區,橫向覆蓋各區域、各行業的“大調解”組織網絡已然形成。
——行政調解大膽創新。行政調解由各級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部門牽頭、政府各職能部門為主體。全省建立行政調解室21653個,配備行政調解員26492人,初步形成了整體推進的行政調解工作機制。
——司法調解全面提升。全省各級法院建立立案調解中心和調解室5480個,配備調解員6166人。各級法院及其司法調解組織,把調解貫穿于整個訴訟環節,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實現了司法調解的縱深發展。
——人民調解不斷深化。一批醫患糾紛、徵地拆遷、交通事故、食品安全等專門調解組織加快建立,人民調解的覆蓋面不斷擴展;大批特邀調解員、專職調解員和調解志願者充實到了人民調解組織,顯著改善了人民調解員隊伍結構。全省已建人民調解室118792個,配備專兼職人民調解員53萬人。
三調聯動 形成強大合力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無縫”對接,成功聯動調解矛盾糾紛
3月19日,在資陽市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一起交通事故的3位當事人正在激烈爭論。在人民調解員的調解下,當事人情緒平靜下來,最終握手言和。在這個交警大隊,設有行政調解室、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調解室、交通事故審判庭、保險公司辦事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協調聯動,依法快速妥善解決交通事故。今年以來,該市公安交警受理案件1500起,調解案件1147起,無一起案件引發上訪。
銜接聯動是“大調解”工作的難點。長期以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各彈各調、各吹各號”,妨礙了矛盾糾紛的及時有效化解。
四川各級“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及“大調解協調中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工作臺賬和調解組織、調解員信息網絡庫,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人員共用。省法院與省政府法制辦、省司法廳聯合製定了銜接聯動的指導意見,實現各類調解組織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無縫對接、整體聯動。
地震災區的矛盾糾紛化解是個難題。綿陽市北川縣政法委書記張周凱説:“我們通過三大調解銜接聯動,有效地解決了疑難矛盾糾紛,把調解工作延伸到最敏感、最複雜、最疑難問題上。”“5·12”汶川特大地震以來,6個地震重災市(州)調處矛盾糾紛13萬多件。
大調解贏得了群眾歡迎。“打官司時間長,還要請律師,交訴訟費。公道的調解,使我們少費口舌,少花錢。”廣安市民唐小華因設備租賃合同與某施工單位打起官司,3月19日在二審前通過法官的調解結了案,她對調解結果很滿意。
實踐表明,“大調解”工作,調解的是矛盾,調順的是民心,調穩的是執政根基。“大調解”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閘”,促進經濟發展的“助推機”,夯實基層基礎的“加固器”,密切黨群關係、幹群關係的“連心橋”,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到了實處,使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深化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保障了全省“八大民生工程”和藏區“三大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為經濟止滑回升和災後恢復重建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記者 裴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