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綜述:多國專家稱湄公河次區域旱災與中國建壩無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楊駿 雷柏松 李勍)近期肆虐湄公河次區域的旱災與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中國瀾滄江段)建築水壩無關,而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結果,泰國國家災害預警中心主任史密斯·達瑪薩洛納日前對媒體如是説。

    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有關國家目前正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災,旱災造成湄公河次區域缺水。目前,由於大旱,湄公河流經泰國和越南境內某些河段的水位大降,當地農業生産受到嚴重影響。老撾及緬甸也出現缺水及船隻停航等情況。

    有媒體稱,湄公河次區域的乾旱及河流水位過低與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蓄水有關。對此,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表示,旱災是由氣候異常引起的。他們還對中國及時提供湄公河上游水文信息表示讚賞,並呼籲本國政府與中國合作抗旱。

    湄公河次區域旱災是氣候異常所致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越南氣候變化問題政策顧問科斯·內夫傑對新華社記者説,去年冬天以來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遭遇多年不遇的乾旱,這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而不是像某些媒體報道的因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修建水電項目所致。

    內夫傑説,中國修建水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水電資源,水庫蓄水後很快要放水才能發電,這樣水實質上又很快流回瀾滄江,並沒有被長時間攔蓄。目前中國西南省份也面臨大旱,水庫無水可放,這正説明此次乾旱是氣候原因導致。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流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長約4880公里。研究數據表明,瀾滄江段雖然約佔幹流全長的44%,但其水量僅佔湄公河水域總流量的13.5%。

    “某些人士認為湄公河水位下降是受中國建壩影響,這些人是不了解事實才這麼説的”,柬埔寨國家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説,從技術角度講,電站水壩可有效調節河水流量,還能使旱季水流量增加。

    比敦説,湄公河委員會今年2月發表的聲明已經指出,有關研究表明,泰國、越南等國的旱情是由於湄公河流域雨季提前結束造成的,而雲南等中國西南省份的嚴重旱災也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可以説這是若干年一次的氣候週期現象。

    此外,越南水文氣象和環境研究院以及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近來也對媒體表示,今年的乾旱主要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受其影響,越南去年迎來暖冬,雨季提前結束,今年旱季又格外少雨,造成了此次乾旱。

    “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

    “在目前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特別要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日前在會見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時説。

    中國不久前宣佈向湄公河委員會緊急提供上遊的水文資料,每週一次。此舉受到有關國家的普遍歡迎。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這一舉措能使他們提前預知旱情下一步發展趨勢,以便對當地一些可能受影響的老百姓採取救援行動。事實上,中國很早就開始與該地區有關國家分享有關信息。

    比敦對新華社記者説,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泰國、越南、老撾和柬埔寨)與對話夥伴國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根據雙方2003年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中方堅持每年向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提供雨季時中國雲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的水文資料。“今年3月15日,我們開始收到中方提供的旱季時中國雲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的水文資料,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和感謝。”

    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説:“我認為這(中國及時提供水文信息)將極大地增進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間的相互了解,並將有助於解決各方目前面臨的乾旱及湄公河水位下降等問題。”他表示,希望在泰國華欣市召開的湄公河委員會峰會上,能加強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各方間在水資源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

    湄公河委員會主席伯德則對媒體表示,這(中國及時提供水文信息)表明了中國與低盆地國家合作的誠意……它還將促使有關各方共同解決這一區域其他的重要問題,如糧食安全及氣候變化等問題。

    許多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均指出,從氣象角度來説,作為一個區域整體,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均受旱災影響,中國與有關各方的信息交流大大有利於抗旱工作。

 
 
 相關鏈結
· 水利部: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主因是區域性乾旱氣候
· 朱振明: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應加快"軟體"建設
· 西部新格局:從絲綢之路到瀾滄江-湄公河的開放
· 大湄公河次區域瘧疾控制和消除培訓班在上海舉辦
· 專家認為大湄公河次區域應更加完善互利合作機制
· 大湄公河次區域六國就加快經濟走廊建設達成共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