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問題看世博”——上海基層幹部世博園內“大家談”
新華社上海5月21日電(記者李榮)“我每次到世博園,腦子裏總要裝上一兩個問號,帶著平時工作中遇到或思考的問題去看世博。”20日,在世博園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內,記者遇到上海徐匯區副區長過劍飛,他説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這一天,這位副區長準備去看兩個館,一個是城市未來館;一個是上海案例館。他説,他最想了解的就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到底如何,同時徐匯區在未來上海的發展中如何定位。眼下,這個區正在對“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編制開展大討論。清晰的發展思路,需要從充分的“頭腦風暴”中梳理出來。“世博會可以説是一個‘頭腦風暴’的好平臺。”這位副區長形象地説。
“帶著問題看世博”“在世博園內好好靜下來思考一下”,成了近期上海不少區縣基層幹部“自覺做的功課”。據記者了解,有些區的幹部按照“部門相關性”自由組合,集體行動,到世博園“看一看,學一學,想一想”,一次不夠,多來幾次。有一位幹部對記者説,世博會這麼好的一個平臺,就在上海家門口,怎麼能輕易放過,只圖看個熱鬧?“城市難題,無論哪個國家都碰到過,看別人怎麼去解決,對自己肯定是一個啟發”。
這次徐匯區的副區長,與區裏發改委、科委、環保、房地等部門的人士“結伴而行”。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內,他們看到最多的是智慧化技術和低碳技術。在城市未來館中,一隻智慧馬桶可以與衛生保健等這麼多“生活面”聯絡在一起;在一個有啟發意味的造型內,象徵城市化的“高樓大廈”與象徵低碳生態的“樹木”放在了一桿秤的兩邊,讓人思考到底“孰輕孰重”。
一切始於世博會。從本屆世博會中可以體會到,低碳、可持續的生活,將是全世界的一項共識。而上海的基層幹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低碳生活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更緊地聯絡起來。上海徐家匯街道的一位幹部説,倡導低碳生活,政府、企業與社會這個“鐵三角”缺一不可,“哪一頭都不能冷,都要熱”。政府在前引導,企業要找到發展的空間,居民要感到對其生活有好處,這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另一位基層環保部門的幹部,結合自己的“本行”,道出一番觀博心得:“發展低碳生態産業,一定要有一個系統的概念,上下游要一體化。”他舉了一個例子,有的地方曾提倡廢舊電池的集中回收,還推出了“兩節電池換一盆鮮花”的鼓勵政策,一時民眾積極性大增。但後來這個“倡導”難以為繼,究其原因,是集中收集來的舊電池無法集中處理,把環保部門“堆得漲庫”。這樣的“腸梗阻”還非個別現象,像垃圾分類收集,固然是好,但如果沒有完善的終端分類處理系統,則前面分類,後頭又合併,豈不是“白忙活”。
這樣的基層幹部“世博大家談”,記者已經見到了好多次。世博會,有理念、有想像,更有可操作的案例。“帶著問題看世博”,把別人的思考與自己的思考,比較一番,對照一下,在“人有我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有人優”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