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些電視臺開辦的婚戀交友、情感故事類節目引起社會關注。在這些節目中,一些嘉賓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論低俗、行為失檢、惡意嘲諷,主持人引導乏力,部分節目盲目追求收視率,放任拜金主義、虛榮、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這些做法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違反了廣播電視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抵制低俗之風的有關要求,損害了廣播電視媒體的形象。
電視作為面向大眾的公共平臺,肩負著體現時代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塑造精神家園的社會責任。傳播什麼、倡導什麼,一言一行,影響很大。一位老報人説得好,媒體工作者應該做新聞採集的“蜜蜂”,而不是追逐社會醜惡的“蒼蠅”。當今時代,面對日益多彩的社會生活、日漸多樣的受眾需求,電視節目更應該當好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和“守門人”,須臾不可淡忘自己身上的社會責任。
服務和娛樂是電視傳媒的重要功能,我們提倡電視節目貼近生活、反映生活,輕鬆活潑、寓教于樂。但肯定電視的“生活化”,並不代表可以打著“真實”、“人性”的幌子低俗獵奇、惡意炒作;認可電視的娛樂功能,並不意味著可以不顧法律和道德底線,進行娛樂膜拜,甚至追求“娛樂至死”。婚戀交友、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其受眾主要是年輕群體,如果節目中瘋狂追捧“拜金女”、“炫富男”等“明星嘉賓”,大肆渲染甚至炒作低俗涉性內容、拜金主義,甚至將造假編假變成真人真事的訪談,其社會影響無疑是極其負面的。
市場經濟大潮中,競爭在所難免,但激烈的競爭不是媒體淡化社會責任意識的藉口。不能把公共平臺當作牟取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的工具,片面追求“收視率第一”,甚至美醜不分、以醜為美,以低俗、媚俗的內容吸引受眾眼球,促成收視率、發行量的短期提升和廣告收入的增長,突破良知底線。經濟實力和社會美譽度是媒體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柱,二者不可或缺。以犧牲社會效益換取眼前的經濟效益,這樣的發展方式遲早會被廣大觀眾所拋棄。
市場有操守,道德有底線,娛樂有分寸,媒體有責任,熒屏需要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在文化産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中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循精神産品生産和文化産業運作規律,把好嘉賓關、主持人關、話題關、內容關、審查關、播出關,倡導清新健康的熒屏之風,是廣大電視工作者的神聖責任和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