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陳玉明)儘管效益不佳,産能卻一增再增;儘管有800家鋼廠,卻沒有哪一家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儘管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買家,卻毫無價格影響力……
中國鋼鐵業大而不強的現實,折射出背後由來已久的三大頑症——産能嚴重過剩,産業集中度太低,鐵礦石受制於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出臺的一份通知,正是治療這些頑疾的一劑良方。
這份題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圍繞當前鋼鐵行業存在的各種深層次問題,提出了詳盡而切實的對策。
“這幾年鋼鐵行業産能擴張太快,産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長。今年前5個月,全國粗鋼産量又增長了23.8%,但是鋼廠的利潤率低得可憐。鋼鐵業要想正常發展,就必須控制産能。”中鋼協有關負責人説。
為控制産能,《意見》提出了嚴厲的行政措施——除國家已批准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産能的鋼鐵項目。堅決制止以淘汰落後産能等名義擅自建設鋼鐵項目,對違規建設的要嚴肅處理。
“這些措施都是針對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制定的。”一家大鋼廠負責人説,“現在一些地方審批手續不嚴,小鋼廠的建設項目想上就上,不但導致産能增加,而且增加的很多是落後産能。”
除了要控制新增産能,《意見》還要求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力度。“嚴格稅收徵管,清理和糾正地方擅自出臺的對鋼鐵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別電價的加價標準,進一步提高落後産能的生産成本”……一系列行政和經濟手段,拳拳擊中要害。
鐵礦石談判屢屢敗北、鋼材市場秩序混亂……這些都與鋼鐵行業集中度太低有著莫大的關係。
“中國有800家鋼廠,放在其他國家簡直不可思議。”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説,“韓國浦項制鐵一家鋼廠佔了全國鋼産量的60%以上,而中國最大的十家鋼廠去年鋼産量總計只佔全國的44%。”
要改變集中度過低的現狀,就必須推進兼併重組。
“要進一步提高我國鋼鐵産業集中度,培育形成3-5傢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6-7傢具有較強實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力爭到2015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産量佔全國産量的比例從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意見》提出了兼併重組的戰略目標,並明確表示,“支持優勢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
而鐵礦石價格虛高更是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據中鋼協統計,5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同比上升了22.68%,而同期鐵礦石進口價格則漲了一倍以上。鋼鐵企業利潤微薄,而力拓等三大礦山卻坐享暴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卻對鐵礦石價格缺乏起碼的影響力。
為改變中國鋼廠在鐵礦石問題上的被動局面,《意見》從流通和供給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對策,既要求“通過行業自律,進一步提高鐵礦石進口經營集中度”,又要求“加大國內鐵礦石資源的勘探力度,增加資源儲量”,更鼓勵鋼鐵和礦山企業“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供應基地。
“以前國家也出臺了不少類似的調控措施,但有些收效並不明顯,原因就是一些措施可能會觸及地方政府、一些部門和企業的利益,結果難以執行下去。”北京大學社會發展所王文章副教授説,“這份《意見》提出的措施很全面,很切合實際,希望能夠真正落實下去,不要成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