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 促進經濟長遠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張旭東 王宇)中國人民銀行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已近兩周。兩周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降,雙向浮動的特點十分明顯,體現了本次匯改的總體方向。與此同時,中國這一主動舉措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本次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意味著中國匯率政策結束了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特殊階段,重回常態。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以我為主有序推進,總體上對我國實體經濟發揮了積極影響,為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在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預期效果。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符合我國經濟的自身利益,有助於我國經濟較快的實現穩定和復蘇。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這是我國穩定外需、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需要,也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復蘇作出了巨大貢獻。事實説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佈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需要強調的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基於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根據我國國情和發展戰略所作出的選擇,符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符合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我國深度融入全球化條件下國家利益的需要,符合我國根本的核心利益,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長遠發展。

    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助於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推動産業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繼續推進匯改也有利於實現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維護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國際經貿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低估問題,人民幣匯率升值解決不了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自2005年7月開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到2009年底,人民幣匯率上升了21%,中國進出口貿易同期上升超過23%。實踐也證明,人民幣匯率升值沒有使中國進出口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其實,造成世界和有關國家貿易不平衡問題的主要原因並非是人民幣匯率問題,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産業分工調整形成的結果,人民幣匯率的升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政府豪華採購振振有詞背後是監督缺失
· 新華時評:大範圍取消出口退稅突顯"調結構"決心
· 新華時評:國土資源部公佈18起土地違法案 應深究
· 新華時評:國家危難之際總有愛國青年挺身而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