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10日電(記者 熊紅明)從廣西南寧南下,縱穿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直到3800公里外的新加坡。這就是被各國寄予厚望的中國-東盟合作新通道、太平洋西岸新經濟增長帶——“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簡稱‘南新走廊’)”。
今年7月,中國派出考察團對“南新走廊”進行實地考察,初步探明了“南新走廊”線路,蒐集全面推進“南新走廊”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推動早日全線打通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大動脈。
一個令人期待的全新構想
今年7月,一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鐵道部、中國進出口銀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規劃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廣西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中國“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考察團從南寧出發,乘坐汽車、火車、輪船一路南下,10天后順利到達新加坡。
考察團此行源自2006年7月在廣西南寧舉行首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提出的一個構想:由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兩個板塊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組成的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大對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支持,推動合作平臺和機制建設,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
“沿線各國的專家學者都非常看好‘南新走廊’的未來,表示將全力推動走廊的建設。”考察團團長,廣西社科院副院長古小松博士介紹,考察團此行與各國專家在交流中達成了共識:正在構建的“南新走廊”將以南寧、河內、萬象(或金邊)、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等沿線大城市為依託,以鐵路、高等級公路為載體和紐帶,促進沿線各國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區域內投資貿易以及工業、農業、旅遊業、交通、服務等産業合作,構建沿線優勢産業群、城鎮體系、口岸體系以及邊境經濟合作區,並最終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交流的大動脈,太平洋西岸發展最有活力經濟增長帶。
一條雛形初具的國際動脈
今年7月底回到南寧的中國考察團收穫頗豐,初步探明“南新走廊”最便捷通道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成果。
古小松表示:“‘南新走廊’從道路交通上來説基本上是現成的,只要稍加改造和升級,就能全線貫通。” 從廣西南寧南下,被譽為“南疆國門第一路”的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已經可以直通越南。2009年,連接泰國那空帕農和老撾他曲的湄公河第三大橋開始動工興建,這座大橋將成為南寧經越南中部、老撾中南部、泰國東北部到曼谷、吉隆坡、新加坡最便捷的通道。
“我們沿途所經公路、鐵路不僅通暢,而且大部分路段等級較高。除了越南和老撾境內的公路基本上為二三級公路外,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公路基本上是高速公路。”考察團成員之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昌雄説。
令古小松等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各國間的通關便利。一路上,考察團途經各國通關口岸時發現這些國際口岸設施比較完備,“特別是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口岸乾脆就在同一幢辦公大樓內,辦理通關手續只需十幾分鐘。”
一條即將崛起的跨國經濟增長帶
“‘南新走廊’首先是交通通道,最終將形成一條貫穿中國、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跨國經濟增長帶。”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經濟研究所所長趙明龍説,打通“南新走廊”,就實現了中國與中南半島的無障礙貫通,實現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海陸聯動,不僅能提高各國間物流效率,必將促使泛北部灣各國早日成為太平洋西岸的經濟新增長帶。
“南新走廊”的建設,讓不少企業嗅到了商機。早在2004年,廣西運德集團就與越南諒山汽車運輸股份公司合資成立了諒山山德汽車客運聯營公司,開通了南寧到越南河內的客運班線。目前,運德集團承擔的中越跨國旅遊班線已經由原來每天一個班次發展到了每天12個班次。2009年,通過運德集團跨國班線往來中越兩國的旅客超過10萬人。
“等‘南新走廊’完全打通,我們就可以直接將客運大巴開到新加坡,為沿線各國旅客提供客運服務。”廣西運德汽車運輸集團副總經理陳中平説。
通道的能量在於拉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南新走廊”也被各國視為中國與東盟最重要的經濟合作項目之一。專家表示,“南新經濟走廊”的建設將有利於中國與東盟各國區域內資源共享,促進産業轉移與合理分工,從而避免各國間産業趨同和相互競爭的問題,形成多贏的格局。隨著“南新走廊”沿線工業基地、商貿基地、物流基地和信息基地的建立,在“南新走廊”沿線就會崛起一條經濟增長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