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一五"民生報告:"以人為本"寫出沉甸甸的"答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張旭東、杜宇、徐博、何雨欣)近日的一股冷空氣令東北地區氣溫驟降,但長春市吉盛小區的居民張友良卻不再為今年過冬所擔心——他住的樓房已穿上了禦寒的“棉襖”。

    原來,長春去年冬天遭遇了幾十年來的寒冷天氣,群眾的保暖問題凸顯。從今年5月起,長春市啟動了大規模的“暖房子工程”,為上千棟老舊樓房外墻加固保溫板,讓百姓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暖房,暖心。再冷的天,也不怕了!”張友良説。

    在步入“十一五”規劃第5個年頭的金秋裏,如同“暖房子工程”一樣,五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工作中,“以人為本”這條紅線貫穿始終,無數個民生工程順利實施,書寫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情動神州,溫暖人心。

    民生投入兌承諾

    5年之前的中國,經濟增速已連續3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長,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8萬億元,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中國正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與和諧發展,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成為13億人的新期待,也成為黨和政府這五年來的工作重心。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促進就業、減少貧困、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以及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國防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任務,是政府的承諾,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能,運用公共資源全力完成。”同時,明確了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並要求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增加基礎上逐步增加中央政府投資規模。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這成為‘十一五’期間突出的亮點。政府也在由增長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即民生型政府轉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解決民生問題之中。”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説。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大蛋糕的分配向民生領域傾斜力度逐年增大,讓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社會保障支出,從2006年的2010.02億元到2010年預算安排3185.08億元,中央財政投入力度連年遞增;

    ——教育支出,從2006年的536億元到2010年預算安排2159.9億元,一年一個新臺階;

    ——醫療衛生支出,從2006年的138億元到2010年預算安排1389.18億元,連年實現跳躍式增長;

    …………

    這一筆筆“真金白銀”,直接促動著“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新增就業人數穩定增加,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成為黨中央國務院的莊嚴承諾。在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收入困難的情況下,民生投入持續發力,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深化。

    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投入重點放在加大社會保障改革力度、建設保障性住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民生事業上。

    2009年,我國財政收入一度困難,但民生投入不減反增。與全年財政收入劃出一條先抑後揚的曲線相比,民生投入卻是一條振奮人心的上行線: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長31.7%。

    民生改革固根基

    “十一五”初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走到一個重要關口:一方面,國內生産總值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社會事業發展仍然滯後,看病難、住房難、上學貴等民生問題日益凸顯。

    按照經濟學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木桶中那塊最短的木板長度。民生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

    “改革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的根本措施,其著力點之一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連啟華説。

    2006年召開的兩會上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一系列關係重大的民生改革措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從過多地關注經濟發展轉向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和改善人民生活。

    從今年1月開始,吉林省東豐縣雙廟村農民尹學家每個月都能領到55元錢。

    “這是我的養老金,多虧有了新農保。”今年63歲的尹學家樂呵呵地説,“給農民發養老金,這是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

    正在全國3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試點、覆蓋1.3億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只是“十一五”期間出臺的眾多民生改革措施之一。

    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個重要原則,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我國民生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這不僅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更是回應民意、惠及民生的教育改革路線圖;

    隨著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籌備就緒,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公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順利實施……醞釀多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著手從體制機制層面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旨在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宏觀調控措施密集出臺,在遏制投機性購房的同時,有關引導市場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一系列措施,將直接惠及中低收入群體;

    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快速推進,有望于“十一五”末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在城鎮,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可在跨省就業時轉移;

    ……

    從醫療衛生改革到完善教育體制,從增加居民收入到擴大社保覆蓋面,一系列民生改革舉措的出臺掃除了阻礙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

    民生答卷暖人心

    民生,事關國家發展大計,事關人民生活尊嚴。

    “從2010年起,每月的退休養老金又漲了170元,已達到1600多元,與2003年剛退休時相比,養老金漲了兩倍。” 對於家住煙臺市芝罘區的退休職工王麗娟來説,養老金上漲不僅是收入的增加,更感到了黨和政府溫暖的關懷。

    2009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連續第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儘管遭遇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但黨和政府始終高揚“以人為本”的旗幟,傾力改善民生。

    “十一五”規劃期間,無論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前幾年,還是遭遇金融危機衝擊的後半段,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實現老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始終是黨和政府一以貫之、堅持不懈的工作宗旨。

    雖然尚未“收官”,但綜合專家觀點來看,“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民生指標總體將實現預期目標,甚至不少指標已是提前完成。

    具體來看,各項民生指標進展不斷提速,老百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

    ——2006年到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高於“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年均增長5%的目標;

    ——2006年到2009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增長1100萬人以上,若算上2010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38萬人,已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5年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的目標;

    ——2009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低於“十一五”規劃提出5%以內的控制目標;

    ——2009年底,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超過4億人,再加上新農合8.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超過12億人,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

    ……

    “這五年,是一個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五年,是著力改善民生、著力破解難題的五年。”胡鞍鋼説,“當然,民生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社會事業發展仍滯後於經濟發展,不斷涌現的新問題亟待破解。”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

    即將揮別的“十一五”所書寫的“答卷”,定成永恒記憶,銘刻史冊;

    繼往開來的“十二五”所勾畫的“民生藍圖”,必將濃墨重彩,更為可期。

李克強在湖北著重就改革發展和民生工作考察調研

    9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湖北省考察工作。這是9月6日,李克強在武漢市黃陂區陸咀村與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新華社武漢9月8日電(記者 車玉明、黎昌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湖北省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使政府公共服務向基層傾斜,實現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九月的荊楚大地,天氣依然炎熱。6日至7日,李克強先後來到武漢市、鄂州市,深入基層醫院、城鄉社區,走進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著重就改革發展和民生工作進行考察調研。 >>>詳細閱讀

“十一五”成就巡禮:農村民生工程建設步伐加快

    2010年,貴州省湄潭縣農民黎文學家裏有了一件大喜事。全家6口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再也不用住在破爛的木板房裏,70歲的黎老漢直説這是“做夢也沒想到的事”。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民生,“十一五”期間,國家加大投入力度,農村安全飲水、農村危房改造、農村沼氣工程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像黎老漢一樣,千千萬萬的農民從農村民生工程建設中得到實惠,有農民這樣形容如今的幸福生活:水、電、路、氣、房,樣樣都加強。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飲水不安全問題突出,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十一五”期間計劃解決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自2006年以來,國家累計安排此項工程建設中央投資590億元,用於解決全國2.15億農村居民及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人口計生委公佈人口發展"十一五"終期評估總方案
· 在困難和挑戰中奮力前行——回望“十一五”
· “十一五”期間我國農作物航天育種工程全面豐收
· 我國多項措施加快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減排任務
· “十一五”成就巡禮:交通運輸業發展快質量好
· “十一五”成就巡禮:農村民生工程建設步伐加快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