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輝煌十一五:重大能源工程建設促經濟惠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10月1日國慶長假期間,建設者在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區進行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安裝作業。這項總投資160多億元的工程是連接青海和西藏的電力大動脈,其建設難度和意義與青藏鐵路相當,被稱為“電力天路”。到2012年底這條“電力天路”建成後,一直孤立運行的西藏電網將實現與全國電網相連接,西藏長期缺電的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十一五”期間,我國開工建設了一大批能源重大工程項目,一大批能源科技項目也取得創新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提供了堅實保障。 新華社發(祁正吉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鄭曉奕、王優玲)眼下青藏高原的最低氣溫已降到冰點,13000多名建設者依然奮戰在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工地。“雖然整個工程建設期為兩年,但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5個月,所以要趕在冬季來臨之前爭分奪秒推進工程進度。”國家電網公司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文衛兵説。

    這項總投資160多億元的工程是連接青海和西藏的電力大動脈,其建設難度和意義與青藏鐵路相當,被稱為“電力天路”。到2012年底這條“電力天路”建成後,一直孤立運行的西藏電網將實現與全國電網相連接,西藏長期缺電的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

    “十一五”期間,我國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這樣的能源重大工程項目,一大批能源科技項目也取得創新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提供了堅實保障。

    這5年,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雲廣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實驗示範工程、海南聯網工程等一批高等級、長距離、大容量的電網工程相繼建成,開啟了我國大電網時代,有力推動我國實現能源優化配置全國“一盤棋”。

    這5年,我國累計核準開工火電站項目2.8億千瓦;批准核電站建設項目10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建成一批大型水電工程,以今年9月投産的雲南小灣水電站4號機組為標誌,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

 

    這是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的一個風力發電站(2007年5月21日攝)。5年來,我國風電進入大發展階段。2005年裝機容量只有50萬千瓦,之後連續4年翻番增長,2009年達到2268萬千瓦。我國已成為與美國、歐洲並列的世界三大風電市場之一。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這5年,我國風電進入大發展階段。2005年裝機容量只有50萬千瓦,之後連續4年翻番增長,2009年達到2268萬千瓦。我國已成為與美國、歐洲並列的世界三大風電市場之一。

    這5年,我國煤炭供應能力穩步提高。2009年年底,全國原煤産量29.73億噸,比2005年增加6.23億噸,年均增長1.56億噸。建設了神東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産業佈局更加合理。去年,這13個大型煤炭基地産量約佔全國煤炭産量85%。

    這5年,我國四大進口油氣通道框架基本形成。目前,西北通道的中哈原油和中亞天然氣管道率先投産,東北通道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已于上個月竣工,西南通道的中緬油氣管道僅去年就進口了2億噸原油,東部通道的沿海數十個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碼頭陸續建成投運。這期間,我國推進石油儲備建設,2008年底已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一期項目四個基地,目前二期工程也已經啟動。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説:“5年來我國能源建設年均增長7%,支撐了我國年均10%的經濟增長。”

    能源工程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也惠及百姓生活。

    在甘肅環縣曲子鎮樓房子村陽山垣組,73歲的王秀歧老人回想起3年前3月14日家中通電時的情形依然很激動:“我亮了一夜的燈,和兒孫們高興得一宿沒睡著。”

    許多像王秀歧老人一樣祖祖輩輩生活在深山偏遠地區的鄉親們這幾年也都圓了通電夢。“十一五”時期,國家安排資金支持農村電網改造和電力建設,解決了3000多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減輕了農民電費負擔每年約350億元。

    今年國家宣佈,今後3年將投資超過2000億元,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讓餘下530萬無電農村人口用上電,讓所有農村人口用好電。

    “十一五”期間動工並投産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及本世紀初動工至2004年投産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則讓“短氣”的東部居民用上了來自西部的清潔天然氣。

 

    在新疆博樂境內的天山腳下,8台吊管機正在將直徑1.2米的天然氣管道緩緩沉入3米多深的管溝中(2008年7月12日攝)。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于2008年2月22日開工建設,全長9102公里,途經我國14個省區市。新華社記者 沈橋 攝

    截至2010年9月,兩條“西氣東輸”線路已累計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660億立方米,相當於減少煤炭運輸78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億噸,惠及人口超過3億。

    能源行業要發展,科技裝備須先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建立39個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初步形成集“基礎研究、重大裝備、研發中心、示範工程”四位一體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

    這5年,國家投資260多億元,支持60余家能源裝備製造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在能源行業關鍵領域、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效推動了能源利用方式的變革和新能源産業的發展。

    今年國慶節前,矗立在江蘇如東縣海邊灘地的16颱風機,在潮水漲落間開始發電。“這是我國乃至全球首個潮間帶風電場,採用的全是國內風機廠家生産的機組。”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高興地説。

    海上風電場尤其是潮間帶風電場建設,比陸地風電技術難度更大,世界上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我國憑藉雄厚的風電技術和設備製造實力,將發展風電的腳步由陸地邁向擁有豐富風資源的大海。

    “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技術和設備製造取得重大進展,已經具備各種技術類型兆瓦級風電機組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我國風電設備製造已形成內資企業為主、外資和合資企業共同參與的産業體系,大部分零件已經在國內製造,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家內資風機製造企業已躋身行業全球前十名。

    除去風電,其他能源科技領域在過去的5年裏,依託重大能源工程項目的實施,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進一步實現技術裝備自主化。

 

    這是雲南小灣水電站的300米級混凝土雙曲拱壩(2009年9月11日攝)。以今年9月投産的雲南小灣水電站4號機組為標誌,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 新華社記者 吉哲鵬 攝

    規模僅次於三峽工程的廣西龍灘水電站,去年底全部建成投産,創造了兩項世界之最:最高的碾壓混凝土大壩和規模最大的地下廠房,代表著我國水電工程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今年6月竣工投産的雲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條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工程自主化率超過60%,打破了外資壟斷局面,標誌著我國電力技術和裝備製造水平在世界輸變電領域佔領了新的制高點。

    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座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示範電站將於明年在天津建成,使煤由“黑”變“綠”的潔凈煤發電技術正在快速發展。

    展望“十二五”,張國寶説,將把加快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放在第一位,圍繞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重點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産能,加大國際合作力度,並加大能源科技研發力度。  

 
 
 相關鏈結
· 輝煌“十一五”:青藏鐵路推動西藏跨越式發展
· 輝煌“十一五”:超越——中國昂首跨入高鐵時代
· 輝煌十一五:我國通信産業結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