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江國成)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前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三農”問題事關整個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如何看待近年來我國的“三農”狀況?如何進一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未來5年我國“三農”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
強化強農惠農政策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問:過去5年,我國農民、農業、農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十一五”期間,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重要方針,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國家糧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邁出重大步伐。總的看來,“十一五”時期是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十一五”以來,我國糧食生産連續增産。去年糧食總産量創歷史紀錄,達到5.3億噸。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糧食連年增産,國家糧食庫存充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管理通脹預期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我國農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各種農産品市場供應豐富,為改善城鄉居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期,全國農民收入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每年增速均超過6%。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市場流通條件的改善,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村公共服務明顯改善。
我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逐步完善。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終結了近2600年來農民種地要交“皇糧國稅”的歷史。同時,對農業的各項補貼制度逐步建立。
去年,中央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項補貼1230.8億元。除農業補貼政策外,國家逐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
這些支農惠農政策有效地保護了農民利益,調動了農民積極性。
“三農”事關大局 縮小差距任重道遠
問:為什麼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答: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社會結構加快轉型、利益格局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增收困難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仍在擴大的勢頭仍然沒有得到遏制,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
未來五年,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特徵是:脆弱平衡、強制平衡、緊張平衡。
所謂脆弱平衡,是指保障糧食安全的資源條件貧乏;所謂強制平衡,是經濟社會要素投入大,需要政府強力主導;所謂緊張平衡,是總供給保障所有人口的糧食安全的能力並不寬裕。
另外,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任務艱巨。“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每年實際增速比“十五”期間高出3個百分點,但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且減貧難度更大。按照新的貧困標準,我國2009年貧困人口還有3597萬人,但按照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約還有1.5億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分佈在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地理位置偏遠的地區,是扶貧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目前,農村經濟體制機制尚不完善,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農民土地權益缺乏有效保障。侵犯農民合法土地權益的現象經常發生,農民缺乏充分行使自己土地權利的能力。土地收益分配明顯向城市、向非農部門傾斜;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低;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有限,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農村金融改革明顯滯後;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尚未形成。城鄉勞動者同工不同酬,農民工工資長期偏低。進城農民工不能平等享受城鎮公共服務。
“三農”問題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問:黨的五中全會已經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您認為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實現這些目標?
答:“十二五”時期,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
新階段農民需要政策激勵,更需要制度公平,在制度上保障農民權益,建立城鄉公平的制度框架。這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根本要求。
“十二五”時期,必須強化農村發展的制度保障,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公平對待農民,使農民獲得平等的教育權益、就業權益、土地權益和社會保障權益,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問: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答:首先,要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重點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現代農村金融制度,並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制度創新為農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其次,加快發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在為城鄉居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上取得重要進展,努力實現農村居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再次,多渠道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改善農民進城務工條件,保護進城務工經商農民的合法權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向非農産業轉移;加強政府對農民轉移就業的服務,加強對農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農民工工資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實行主動接納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的方針和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轉變為城鎮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