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六大舉措保三農--專家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六大舉措保三農
--權威人士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次會議採取哪些措施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記者在第一時間連線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對這次會議的精神進行了解讀。

    首要任務是“穩糧”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是明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會議提出了確保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産,加快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加快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等一系列工作重點。

    “糧食産量‘七連增’,很大程度得益於這幾年播種面積恢復性增加,今後播種面積增加的空間很小。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也有不確定性,農業抗災奪豐收任務繁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

    韓長賦表示,明年繼續推動強化生産大縣獎勵政策,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農産品市場調控政策。繼續推動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農業部將增加粳稻生産,積極引導農民擴大玉米、雜糧等短缺品種種植面積。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産增産、節本增效等關鍵技術,著力提高單産和品質。”韓長賦説。

    重要信號:加快水利發展

    系統部署今後一個時期水利發展與改革,是這次會議傳遞的一個重要信號。這意味著中央開始著手解決水利等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對水利工作進行科學定位、統籌規劃、全面部署,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治水興水合力,為推動水利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2010年,我國乾旱、洪澇、山洪災害覆蓋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為1998年以來之最。“洪澇災害頻繁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陳雷説。

    據陳雷介紹,“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強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快解決民生水利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 夯實農業基礎

    此次會議提出,明年三農投入要做到“三個重點、三個確保”——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重點用於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説,“三個重點”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向,而“三個確保”則表明了支農資金如何落實到位的具體手段。這些表述體現了國家支農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

    宋洪遠解釋説,這些表述進一步明確了支農投入的重點和方向,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化強農政策,大幅度增加生産性投入,並突出政策的針對性。

    徵地力保農民權益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擴大徵地制度改革試點。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説,此次會議有關耕地問題的表述,根本立足點是嚴格保護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這位負責人説,目前在四川、廣東等地設立耕地保護專項資金的試點,對農民每年給予每畝200元到500元補貼的探索,為我國探索構建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創造了鮮活經驗。

    據介紹,國土資源部門將抓緊落實“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縮小徵地範圍,提高補償標準,落實同地同價原則,保護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

    到2010年9月,我國已有28個省份公佈實施了新的徵地補償標準,補償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後,各地將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至3年對徵地補償標準調整一次。

    這位負責人分析,在深化徵地制度改革方面,陸續選擇天津、重慶、瀋陽等11個城市作為新一輪徵地制度改革試點城市,重點在縮小徵地範圍、完善徵地補償機制、拓展安置途徑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徵地補償安置長效機制。

    “菜園子”“菜籃子”“菜攤子”都要抓

    此次會議提出,下大氣力抓好“菜籃子”産品生産,加大銷區就地生産和就地供應力度。同時,大力改善農産品流通和市場調控,暢通農産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産品營銷網絡。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解釋説,農業部明年將推動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落實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設好“菜園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給能力。

    農業部還提出,“十二五”時期將重點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産基地,扶持批發市場、冷鏈系統、質量安全檢測站點建設,促進“菜籃子”産品有效供應和質量提升。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表示,今後將鼓勵更多的流通企業參與“農超對接”,到農産品基地直接採購,擴大農超對接政策效果,提高訂單農業比重。繼續支持建設産地預冷等冷鏈設施,完善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

    加大氣象服務 提高防災能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建設,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支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表示,2010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農村防災減災和農業生産面臨風險不可低估。氣象部門將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矯梅燕説,今後努力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重點加強農村地區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預警廣播平臺建設,力爭實現至少有一種手段能將氣象預警信息送達到農村每一個地區,延伸到每一個村鎮、傳遞到每一位農民,實現氣象信息的“進村入戶”。

    同時,建立完善面向部門的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和氣象災害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大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氣象部門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的“消息樹”作用。

    矯梅燕表示,氣象部門將把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能力,科學合理開發空中雲水資源,推動科學防災減災。(采寫記者董峻、王立彬、姚潤豐、劉羊旸、張辛欣、韓潔)

 
 
 相關鏈結
· 大災之年大豐收——吉林省重視“三農”工作紀實
· 新農村:農民生活的美好家園—河北三農發展綜述
· 中國農業論壇蒐集基層意見為"三農"提供決策參考
· 晉強力推進"三農"發展:7個工程 8項政策 9億資金
· 惠三農 促經濟 順體制—透視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