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淮河治理繼往開來 “人水和諧”百姓安居樂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2月19日電(記者蔡敏、朱青)在“十一五”頻繁的洪澇和乾旱自然災害中,繼往開來的治淮成果如同有力的大手,為沿淮人民撐起了一把堅實的保護大傘。如今,沿淮主要省份安徽正在“十二五”新一輪治淮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人水和諧”步伐,淮河兒女的一雙雙眼睛充滿了新期盼。

    2010年汛期淮河水位處於高點時,在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劉郢莊臺,農民張洪才和劉克義兩位老人卻在家門口悠閒地下象棋。老人祖輩都住在淮河邊,經歷過“數不清”的蓄洪泄洪,而如今,包括行蓄洪區改造工程在內的19項治淮骨幹工程已全面完工,老百姓再也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

    從“小水大災”到“大水小災”,“十一五”以來,安徽省加快推進2003年淮河大水後國務院確定的治淮骨幹工程,與流域4省水利部門通力合作。據了解,“十一五”期間,19項治淮骨幹工程共安排投資169億元,已完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達60%以上,未發生一起較大以上質量事故和安全生産事故。

    面對頻繁的洪澇、乾旱災害,在治淮成果的堅實保障下,沿淮人民過去5年奪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勝利。在2007年淮河防汛抗洪中,“攔、泄、蓄、分、行、排”等綜合措施保證了重要堤防無一決口,水庫無一垮壩,行蓄洪區群眾轉移無一傷亡,洪澇災害損失大為減輕,在我國防汛抗洪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2009年初和2010年10月以來,淮河流域兩次出現大範圍嚴重旱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和流域4省合理調配抗旱水源,積極投入抗旱保苗,為淮河流域糧食生産連續豐收和城鄉用水安全作出了貢獻。淮河不再是人民的心頭之患,在千里長淮,持續治理帶來的“人水和諧”讓流域人民得以安守自己寧靜的田園生活。

    生活在安徽省六安市羅集鄉的中年農民汪澤中,一家人從行蓄洪區搬遷出來,終於告別祖祖輩輩在洪水中不斷失去家園的命運。

    目前,已有49萬沿淮群眾的安居問題得到了解決,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督查等措施的落實,更解決了32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以人為本”貫徹了“十一五”的整個治淮工作,為保障民生、服務民生和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水和諧”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淮河的“治”。“十一五”期間,淮河水資源管理與保護不斷加強,實現了淮河水質明顯好轉,淮河干流未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目前,淮河水質監測面已覆蓋全流域上千個水功能區。通過水情水質動態監測等措施,實現了上下游和不同部門的聯防聯治,最大限度減輕了水污染危害。

    5年治淮,除了纍纍碩果,更為重要的是安徽省水利工作為“十二五”的進一步發展規劃積累了寶貴經驗。2010年國務院治淮工作會議對進一步治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用5到10年時間著力解決好淮河洪澇乾旱等突出問題。

    伴隨著2010年9月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外資項目正式啟動實施,新一輪治淮建設已經拉開序幕。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目前,前期工作已經取得重要成果,完成可研的項目投資規模約430億元,已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批復的項目投資約78億元。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部署進一步治理淮河工作
· 淮河流域“十一五”民生水利項目投資逾300億元
· 我國將在未來10年投650億元推進新一輪淮河治理
· 淮河終安瀾 邁向新糧倉——安徽科學治淮路線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