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援建汶川地震災區三週年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永恒的風景線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援建汶川地震災區三週年紀實

    新華社成都5月10日電(記者 朱映濤)春回大地。

    曾經的廢墟上,一幢幢銘刻著“八一”的建築拔地而起,子弟兵辛勞的汗水正在培育出希望的花朵。

    從那個災難突降的5月,到這個生機盎然的5月,從救援到援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始終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3年來,人民子弟兵先後承擔起援建學校醫院、搶運建材物資、搶修交通水利設施、幫助安置受災群眾生活等一系列任務,為災區的恢復重建作出了積極貢獻。

    那一抹抹流動著的迷彩綠,始終是災區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以“八一”的名義

    “世界上只有回不去的,沒有過不去的。”在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的病床上,已經能慢慢坐起來的王蘭,用手機發出了一條微博。

    2008年的地震中,王蘭頸椎重傷,導致高位截癱,是成都軍區空軍某部的官兵將她從龍門山的廢墟中救了出來。

    此後的3年裏,是子弟兵們無私的關愛伴隨王蘭走過了每一個白天黑夜。

    震後王蘭一家生活較為困難,救出她的空軍官兵多次捐款,幫助她渡過難關。2009年5月8日,官兵們打聽到,由於多種原因,地震後王蘭已經一年都沒有與父母相見了。熱心的官兵立即行動起來,當天就讓王蘭一家團聚。

    2010年7月,王蘭被送到八一康復中心接受治療。在成都軍區總醫院康復專家的幫助下,王蘭的部分肢體功能開始慢慢恢復。

    這個讓眾多地震重傷員重新看到希望的八一康復中心,是以解放軍四總部名義援建的項目,由總後勤部全面負責、成都軍區具體組織實施。八一康復中心總投資3億元,佔地185畝,設康復床位500張,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規模僅次於北京的中國康復中心,居全國第二。

    2008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參加抗震救災的軍隊有關大單位和武警部隊,在四川、甘肅、陜西地震災區分別援建8所學校和1所康復中心。

    海軍、空軍、二炮、蘭州軍區、濟南軍區、成都軍區和武警部隊聞令而動,迅速啟動這一特殊的愛心工程。

    “開工的那些日子裏,每天都感覺像打仗一樣。”成都軍區援建的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學項目部負責人趙新華説。

    八一聚源中學建設之初,周邊建設滯後,道路不暢,經常停水停電。為減少干擾,部隊官兵乾脆在工地自備了發電機,修建了水池,叫響了“停水停電不停工、晴天雨天連軸轉、白天黑夜兩班倒”的口號。

    建成後的八一聚源中學,每平方米建築的鋼筋含量達到110多公斤,比一般民用建築高出了一倍多。

    像抗震救災那樣爭分奪秒,像建設國防工程一樣建設好每一項援建工程,是所有援建部隊官兵的共識。

    海軍援建的東汽八一中學,是軍隊在地震災區援建的8所學校中第一個竣工並交付使用的。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每層都用連廊接通,傷殘學生不用上上下下,就可以在這幾個建築之間自如行動。

    這一獨出心裁的人性化設計,飽含著援建官兵濃濃的愛。

    2010年3月,軍隊援建的8所學校全部竣工交付使用。2010年6月9日,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落成移交。經過一年的試運行期後,八一康復中心現已開始大規模接收地震重傷員。

    孩子是災區的未來。在軍委總部統一賦予的任務外,空軍先後在汶川、理縣、什邡、彭州等地主動援建了6所“藍天”學校,還在茂縣援建了一所藍天幼兒園。

    彭州市龍門山鎮藍天學校施工期間,正值山區雨季,幾乎每天夜裏都會有降雨。官兵們加班加點,冒雨奮戰。從2009年3月15日開工到竣工,短短157天,完成了正常情況下10個月以上才能完成的工期。

    一名部隊建設者説:“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們最高的獎勵。”竣工那天,穿著一身散發出霉味的迷彩服,官兵們笑了。

    只要災區人民需要

    3年間,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災區人民需要,那一身身迷彩綠總能及時出現。

    2009年元旦前後,1000多輛載滿紅磚的軍用大卡車晝夜兼程行駛在川渝黔陜四省市的大道上。

    隨著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進入高潮,各種建築材料尤其是紅磚需求量極大,大量建築材料急需從外省市運往災區。

    由於路途較遠,運輸成本較高,紅磚的到戶價格在震後猛漲。

    “群眾的需要就是命令!”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一支支不久前才從災區撤離的部隊再次緊急出發。

    睏了,裹著被子和大衣往車廂裏一鑽打個盹;餓了,拿塊壓縮餅乾就涼水就是一頓。官兵們所有的辛勞只為一個目標:讓災區人民早日住上新房!

    從2008年12月22日到2009年1月22日,成都軍區抽調駐川渝部隊的1000多臺車輛、3400多名官兵,馳騁在川渝黔陜4省市的92個縣(市、區)1000多個裝卸點上。累計出動車輛1.7萬多臺次,行程1200多萬公里,突擊搶運各種建材13萬多噸、紅磚5295多萬塊,迅速平抑了災區磚價,有力支援了災區恢復重建工作。

    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是駐災區部隊義不容辭的使命。

    作為一支永不撤離災區的部隊,四川省軍區先後抽組52支民兵專業技術分隊,逐村逐戶幫助20余萬群眾恢復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等設施,並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在32個永久安置點協助地方政府圓滿完成了1480戶災區群眾的異地安置任務。

    由於震後地質條件的變化,2009年3月,汶川縣龍溪鄉145戶、681名羌族群眾面臨整體搬遷,武警四川總隊聞訊主動請纓。

    凡是群眾想要的,官兵都想辦法搬上車。70多歲的朱順林老人原本正望著自己的一大壇自釀酒發愁,幾名官兵走過來用力將重200多斤的酒罈搬上車,還細心地在車廂底鋪上了一層棉墊。

    一天之內,681名群眾全部喜遷新居。

    2010年8月13日起,地震災區連日暴雨,引發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再次緊急馳援——

    成都軍區在災情發生後的短短3天內,就出動直升機382架次和近4000人次的地面專業救援力量,解救被困群眾2000余人,運送救災物資近百噸。

    武警四川總隊派出2000余名官兵,在映秀、龍池等10多個重災區連續戰鬥7天7夜;武警黃金三總隊派出7名地質、水文專家,持續對虹口鄉白沙河兩岸的泥石流安全隱患點進行了調查和預警,成功向地方政府提交了地質災害分佈圖,為災後科學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

    8月22日,成都軍區某集團軍工兵團中士曹建華,在映秀執行搶險任務時,被突發山體滑坡形成的飛石砸成重傷。

    又一次,子弟兵把自己的鮮血灑在了災區土地上。

    從映秀專程趕來的群眾紛紛自發趕到醫院,整夜守候在病房前不願離去。他們説:“戰士是為我們受的傷,我們一定要看著他好起來。”

    “抗震救災的時候,就是我們工兵團在岷江上利用漕渡門橋打通了從都江堰通往映秀的‘水上生命線’,團隊還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支援災區,我們工兵就是應該當先鋒、打頭陣。”曹建華説。

    為了明天更美好

    為了災區的明天,子弟兵要人出人、要力出力,大到數千官兵、上千台車輛,小到一個兵、一台車。

    “解放軍,幫幫忙,我們人手不夠,路上泥土太多,工人和機械無法施工。”2010年初,援建彭州到什邡公路的某施工單位負責人,急匆匆找到了成都軍區某器材倉庫。

    第二天清晨,上士楊小波駕駛消防車出現在工地上。拉水、清潔、放水……楊小波一個人、一台車,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經常要到第二天淩晨才結束。

    短短一個月間,楊小波出車360余次,拉水1440多噸,清潔路面20余公里,保障了災區公路的順利修建。

    無數次默默地付出,成就了災區的日新月異。

    從抗震救災結束的那天起,武警水電三總隊的官兵們就始終堅持戰鬥在災後重建一線,先後參與了震中最大能源基地——映秀電廠所屬映秀灣、漁子溪和耿達3座電站、17個大項、80個小項的災後重建恢復施工建設任務。

    截至2011年4月,三座電站相繼並網發電,水電官兵完成施工産值3.5億元,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09年至今,成都軍區某通信團的數百名官兵一直戰鬥在都江堰至馬爾康災後重建光纜施工的工地上。

    災區施工條件艱苦,施工沿線兩邊都是高山,施工過程中常常飛石滾滾。有的戰士入伍就到工地,退伍時就在工地上脫下軍裝。

    “這項工程是軍地聯合為災區人民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將惠及阿壩州8000余平方公里的軍用民用通信。”團長倪傑説,“我們責無旁貸。”

    3年間,幾乎每一支救災部隊的官兵都曾重返災區,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

    蘭州軍區組建了危房拆除隊、規劃測量隊、科技服務隊、水渠水窖修繕隊和法律心理文化服務隊等數十支專業服務隊伍,幫助隴南災區群眾排憂解難。

    海軍工程大學與東汽八一中學簽署了共建文明學校協議,組建了博士、碩士研究生助教團,幫助東汽八一中學開展教育和學生軍訓。成都軍區將八一聚源中學確定為軍區“國防生源基地”。空軍幫助鎣華八一學校建立了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展室。濟南軍區與北川擂鼓中學也明確了挂鉤幫帶措施。

    成都軍區總醫院先後走訪了災區的71家醫療機構,同23家醫療機構建立了協作關係。 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與北川片口鄉、小壩鄉衛生院簽訂了幫建協議,對地方衛生員進行長期的技術指導幫帶。452醫院與江油市第五人民醫院、北川縣人民醫院、擂鼓鎮衛生院簽訂了幫建協議,免費接收衛生人員到醫院進修和學習。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與江油市人民醫院、綿竹市人民醫院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利用部隊豐富的醫療資源免費為災區醫院培養緊缺人才……

    大愛無聲。從未在災區大地上消失過哪怕一刻的迷彩身影,必將成為災區人民心中永恒的風景線。

 
 
 相關鏈結
· 銀監會:全國銀行業支持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成效顯著
· 從悲壯走向豪邁——獻給汶川災區堅強的父老鄉親
· 汶川特大地震甘肅省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五方面成果
· 目前汶川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完工佔規劃項目的95%
· 新聞辦介紹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情況
·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汶川救災重建三週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