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藏60年環境保護與建設:碧水藍天得到很好保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雪域高原的碧水藍天得到很好保護”
--西藏60年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綜述

    新華社拉薩5月2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秦交鋒、德吉)5月23日,在首都各界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表講話時指出:“雪域高原的碧水藍天得到很好保護。”

    從和平解放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政務院西藏工作隊”對西藏生態環境進行考察和評價,到1998年和2000年制定的《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將青藏高原凍融區列為全國八大生態建設區之一;從國務院通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將西藏打造成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不斷發展,很好地保護了“世界屋脊”的這片碧水藍天。

    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牧民扎西驚喜地發現,這兩年,自家牧場裏的草變得茂密了,踩上去軟綿綿的,竟然能沒過腳背。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資料表明,自2005年安多實施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和退牧還草工程試點項目後,草場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了18.21個百分點,植被高度由項目實施前的5.72厘米提高到7.64厘米。

    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常年刮著大風的藏北高原,植物每長高一毫米都很困難,而讓大面積的草場平均長高近2厘米,必須付出艱巨的努力。環保專家解釋,之所以能取得這個看似細微實則巨大的成績,關鍵在於退牧還草工程把大量牧草從牛羊嘴裏保護下來,使之得以休養生息。自2004年啟動退牧還草工程以來,西藏投入15億元實施退牧還草,面積達5911萬畝。

    當藏北高原的牧民驚奇地發現自家草場的植被正在“長高”的時候,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山南和日喀則民眾,已經感覺到風沙天越來越少了。

    幾十年前,山南、日喀則被認為是西藏風沙最大的兩個地方。山南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澤當風沙之地,幸虧不是我家;我等不住此地,可憐當地人們。”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如今在這兩個地區建成了長達百公里的沿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防護林體系,有效保護了西藏人口最為稠密的河谷上百萬畝農田和草場,風沙肆虐的天氣明顯得到遏制。數據顯示,和30年前相比,拉薩市和山南地區的大風風沙天氣年均減少32天,日喀則地區大風風沙天氣年均減少34天。

    退牧還草、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僅是西藏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的部分內容。通過多種有效的保護和建設措施的實施,西藏目前依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江白説,調查顯示,目前西藏的水、氣、聲、土壤、輻射和生態環境質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狀態。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較好保護。大多數湖泊仍處於原生狀態,未遭受人類影響。同時,西藏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已經達到41.26萬平方公里,佔到全區國土面積的34.3%,已建立47個自然保護區。

    位於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産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裡不僅是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

    改革開放後,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在法制化的軌道上不斷得到發展。1982年到1994年間,西藏頒布實施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地方性法規、文件、部門規章等共計30余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體系。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做出全國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快速發展。

    2001年,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進一步加大對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西藏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把發展旅遊、綠色農業等作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張永澤介紹,“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西藏用於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資金超過100億元,這一數字是“十五”期間的3倍多。“十一五”期間,西藏在全國率先啟動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使全區1.5億多畝公益林全部納入補償範圍;植樹造林172.1萬畝,防沙治沙64萬畝,退耕還林58.5萬畝。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8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集中棲息地、156萬公頃的原始森林、150萬公頃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90%以上的自然濕地及其生態系統基本保持著原生狀態。2009年公佈的全國第七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西藏森林面積1462.65萬公頃,居全國第5位;活立木總蓄積22.73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位;森林覆蓋率11.91%。與2005年公佈的第六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相比,森林面積增加73.0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0.6個百分點。

    多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給西藏的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為此,西藏遵循“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通過規範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大礦産資源勘查與開發環境監管力度,全面禁止開採砂金礦和砂鐵礦資源,加強礦産、旅遊等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管,西藏的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在全國首次實行全線環保監管制度,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佔到青藏鐵路總投資的4.7%,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線路選擇上,青藏鐵路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通過修建涵洞、隧道、橋梁等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

    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總投資155億元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目前已到位資金25億元,3大類10項工程全面實施。

    2010年召開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加強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要把西藏建設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此,西藏自治區提出建設“生態西藏”的目標,以構建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核心,在未來20年內,著力打造開展生態安全保障體系、資源可持續利用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環境質量保障體系、人居環境體系、生態文化體系、能力保障體系七大體系。

 
 
 相關鏈結
· 西藏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地理信息平臺建設通過驗收
· 西藏60年文化建設成果綜述:文化工程惠及各族群眾
· 西藏解放60年民生不斷改善:“民生陽光”暖高原
· 西藏生態旅遊富區惠民 2015年旅遊收入將達180億
· 民生春風潤高原——西藏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綜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