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6月5日電(記者 何偉)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區實施“天保工程”至今,已有198萬餘公頃森林得到休養生息,部分天然林資源獲得恢復性增長,取得了生態和社會效益“雙贏”,有效加快了生態文明建設。
青海省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張勝邦介紹説,2000年,青海省在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江源頭”地區全面啟動實施為期11年的天然林保護工程,總面積為39.1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總面積54.3%。工程實施後,三大江河源頭地區全面遏制林區亂採濫挖、偷捕盜獵行為,走上了保護與培育並重的新路子。
張勝邦説,“天保工程”實施11年來,已取得明顯的生態和社會效益。昔日的伐木人成為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育林人,不僅使長期消耗採伐天然林的現象得以有效遏制,天然林資源得到精心保護和休養生息,而且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就業渠道,使民生得到改善。
統計數據顯示,“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共完成公益林建設455.8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9.44萬畝,封山育林399.05萬畝,飛播造林27.36萬畝。經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公益林建設,經國家林業局認定新增森林面積6.8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了3.68個百分點,提高到現在的8.6%,超過5.41%的森林覆蓋率預期目標。
除了“天保工程”,青海省還在全省各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工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等一大批重點生態建設項目也得以順利實施,全省森林覆蓋率從本世紀初的3.1%提高到5.28%,有效地促進和加快了青海高原生態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