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黨政幹部黨性教育也要“轉方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6月28日電(記者 侯嚴峰)在井岡山著名的“朱毛紅軍挑糧小道”,時常可見背負糧袋和道具槍,沿陡峭山路艱難前行的“紅軍戰士”。他們是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的學員,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是學院體驗式教學的一部分。

    近年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大膽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採取專題教學與現場教學、案情教學、音像教學、網上教學、激情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方式。以網上教學為例,學員們課餘時間可隨時登錄網上幹部學院的“紅色經典”欄目,點播各類音像教學片,以豐富自己的學識。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擁有一流的黨性教育師資隊伍。在專題教學中,既有學院教授,也有長期從事中共黨史研究的特邀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學院負責人解釋説,引入社會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有利於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辦學之初,這個學院也一度沿用了傳統教學方式。一位先後三次來學院參加培訓的學員回憶説,第一次來學院參加培訓時,學院的培訓方式還很單一,主要是在教室裏“聽大課”,比較枯燥;如今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讓學員們利用現代手段接受黨性教育,令人耳目一新。

    井岡山迄今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跡達百餘處。學院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把課堂從教室搬到了戶外現場。現場教學的方式也很新穎:在各個紀念地,先由教師就當時發生的事件及歷史背景作主題講授,再由講解員帶領學員們實地參觀。學員們反映,這樣的教學方式給人以強烈的現場感、真實感,易學、易記、易懂。

    目前,有的幹部教育培訓機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黨性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不夠的問題,難以滿足新時期黨政幹部對教育培訓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結果費了事、誤了時,還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黨政幹部黨性教育“轉方式”空間很大,因為各地都不乏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並引入現代教學元素,就可以化平凡為神奇。此外,教育培訓工作“轉方式”還要有機制保障。在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不論專題教學還是現場教學,課後都要由學員對授課教師的“表現”一一評分,寫出意見、建議,以此促推培訓方式不斷創新。

    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辦學方式,實際上就是適應時代要求的變革。眼下,時代發生了巨變,教學環境、學員狀況也不能與戰爭年代同日而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黨性教育真正入腦、入心,是各級各類黨政幹部教育培訓機構應當思考的問題。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培訓“轉方式”的實踐,無疑可資借鑒。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黨群魚水深情嘆歷史 血脈相連迎挑戰
· 新華時評:"援建精神"將成為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財富
· 新華時評:中石化"天價酒"事件須給公眾一個交代
· 新華時評:“群眾承受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
· 新華時評:穩定房價目標未竟 調控力度決不放鬆
· 新華時評:車船稅法"大修"體現民主精神民生情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