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還原渤海溢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三宗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4日 06時59分   來源:新華社

噩夢開始的地方
——還原渤海溢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三宗罪”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羅沙 余曉潔)國家海洋局日前對渤海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做出了認定,認定康菲公司“沒有盡到合理審慎作業者的責任”,“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屬於責任事故”。

    暫且不提溢油事故發生以來,康菲公司作為責任方,在事故處理和信息公開方面的漫不經心、遮遮掩掩。我們且來隨著本次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的描述,將目光轉回到3個月前的蓬萊19-3油田,看一看康菲公司是如何在“有章不循”、“自負自大”和“毫無責任心”的開採作業中,一步步將溢油這個可怕的海洋夢魘帶到我國領海中的。

    低級錯誤背後的有章不循

    “渤海海域面積7.3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礦區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渤海油田屬於盆地構造,有遼東、石臼坨、渤西、渤南、蓬萊5個構造帶,總資源量在120億方左右。其地質油藏特點是構造破碎、斷裂發育、油藏複雜,儲層以河流相、三角洲、古潛山為主,油質較稠,稠油儲量佔65%以上。”

    這是記者從網絡上搜索到的關於渤海油田的資料,在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看來,這些資料並無失實之處。

    “構造破碎、斷層發育,這種結構特點的地層封閉能力差。就好比一個摔碎了,又拼接起來的杯子。”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陳先達説,“裝一些水沒問題,裝多了,水就會從縫隙滲出來。”

    “但是,斷層具有一定的封閉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陳先達強調。

    1999年5月,康菲公司與中海油合作,在渤海灣發現了蓬萊19-3海上油田,並成為該油田的作業者。2002年12月,油田投産。

    “渤海油田的油,普遍油質較稠。要開採這種油,就要採取向地層中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層壓力,石油才能順利通過油井被‘擠’出來。”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主任溫珍河説。

    在蓬萊19-3油田B平臺,闖下大禍的B23號井就是這樣一口注水井。

    根據經過有關部門審批的油田開發方案,B23號井應採取分層注水的作業方式,也就是根據地層壓力的不同,來區分每一層的注水壓力和注水量,防止地層壓力不一形成超壓乃至地層破裂。然而,調查組專家們查閱康菲公司作業記錄時發現,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油田作業者們並沒有遵守這一操作規程。

    “我們發現B23號井採取的是籠統的注水方式,同時向各個地層注水。”溫珍河説,“有的地層連通性好,有的差一些,壓力不均的情況下,造成了地層超壓。”而超壓的油層邊上,恰恰有一個斷層,於是巨大壓力之下的原油終於找到了出口,通過斷層直達海面。

    “就好像一個人腦部血管堵了一部分,形成腦血栓,最終腦溢血。”陳先達説。

    康菲公司的作業記錄顯示,6月2日,B23號井的注水量從3700多桶增加到6000多桶,井內壓力卻出現了下降。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出現,作業者理應有所警覺,但高注水量的注水作業卻繼續維持了七八天。

    6月4日,溢油爆發。6月8日,溢油點被發現。

    “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作為國際大型石油企業,這是個非常低級的人為錯誤。”陳先達評價道。

    違規作業背後的自恃自大

    相比B平臺,康菲公司在C平臺犯下的錯誤更讓人憤怒。

    根據油田開發方案,C平臺採用的是世界先進的岩屑回注技術開採石油。相比注水的方式,岩屑回注真正實現了海洋石油開採零排放、零污染,在世界範圍內備受推崇,在我國則是首次使用。在平臺上,C25號井就是這樣一口岩屑回注井。

    C25號井的施工遭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尷尬”,也許是事先的地質調查不夠細緻,鑽頭還未到達目標深度,就再也鑽不動了。

    “出現這種情況後,康菲公司在未進行論證的前提下,連續兩次倉促決定將回注深度上移。”陳先達説,“第二次上移後,回注區域已經非常靠近油層。隨著岩屑不斷回注,油層中出現了一個高壓區域。”

    值得尋味的是,溢油事故發生前夕,因為嫌採油速度太慢,康菲公司決定在C平臺再打一口編號為C20的注水井,進一步增加油層壓力,提高採油效率。而根據經核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鑽井內用來降低附近地層壓力的套管,必須達到地下350米深度。但在C20號井內,僅僅安裝了深225米深的套管。

    正是這一口被期待用來增加石油産量、卻先天不足的C20號井,打穿了C25號井製造出的油層高壓區。石油在巨大壓力下衝入原本用來注水的C20井,又從井口噴出,造成了海洋石油開採中最大的災難——井涌。與此同時,C20號井過淺的套管又導致了套管下部地層承壓過高,井內大量石油及泥漿混合物衝破井壁,進入到了海底泥砂層中。

    “這完全就是違規作業造成的,根本不能算是意外事故。”溫珍河評價説。

    正是這些衝入海底泥砂層的石油,導致了日後C平臺附近淅淅瀝瀝、欲斷不斷的油花。要等待這些石油從200多米的地層一點點滲漏乾淨,可以説是遙遙無期。

    心存僥倖背後的責任心缺失

    “疏忽也好,違規也好,大意也好,我其實很難理解康菲怎麼會犯下這些錯誤。”陳先達説,“作為海洋石油開採的作業者,這些做法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他們完全是出於僥倖心理而為之。”

    “康菲公司在這個區域開發已久,自認為經驗豐富。”溫珍河説,“他們覺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同時下去五六十口井,淺一點的確有利於控制,也比較好操作。就這樣懵懵懂懂打了那麼多口也沒事,大概就覺得這樣做是很安全的。”

    恰恰就是在康菲自恃經驗老到,無視安全規範,洋洋自得之時,溢油事故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完全就是自己挖好的陷阱,自己跳了進去。”陳先達説,“這是一場完全可以預防的常規事故。”

    隨著事故原因的逐漸清晰,蓬萊19-3油田中部分鑽井和地質斷層的關係無法不讓專家們感到擔心,而接下來康菲公司受命進行的自查結果也證實了專家們的憂慮。整個油田中,明確為“有風險”,以及“無法確定風險”的鑽井數量,達到29口之多。

    “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要全部停注。”陳先達説,“這次事故已經給出了警告,所有的油井都必須全部停下來好好查一下,看看哪些是嚴格按照開發方案來施工的,哪些是需要重新修正調整的。”

    開發方案、環評報告……諸多施工中必須要用到的參數,康菲公司統統拋到了一邊。而石油開採過程中嚴格的施工記錄製度,使得要監管這樣的行為並非難事。但專家告訴記者,大多數監管者覺得這樣容易被“抓現行”的錯誤不會有人去犯,也就普遍未將其作為監管重點。

    “估計康菲公司就是覺得你永遠不會來做監管這些細節,才敢這麼做。”一名專家談到這裡,搖了搖頭。

 
 
 相關鏈結
· 渤海溢油事故現場:風急浪高 清污、執法船隻撤離
· 關注渤海溢油:海灣水産養殖會否遭受滅頂之災?
· 海洋局北海分局應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紀實
· 海洋局再次催促康菲公司徹查風險點、封堵溢油源
· 國家海洋局再次發通知催促康菲公司抓緊溢油清理
· 海洋局副局長在溢油事故處置視頻通報會上的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