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以積極心態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04日 17時4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記者 衛敏麗、王立武)重陽,是登高賞景、飲酒思親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愛老的日子。今年重陽節,我們面臨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如何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峻。目前,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7765萬人,佔總人口的13.26%。“十二五”期間,將出現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人口老齡化進程將加快。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將更加凸顯。

    以積極心態應對人口老齡化,基於對我國老齡化現狀的清醒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家財政資金的迅速積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創造必要的經濟基礎。“十一五”期間,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完善,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老齡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老年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逐步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活動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步。

    以積極心態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把老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孝”的國家,“老有所養”是社會大義。今後,各級政府需要繼續堅持“關注民生”“以人為本”,著力構築中國特色的老齡戰略對策體系、老齡服務體系、老年經濟供養體系、老年健康支持體系、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和老齡工作體系。從傳統“敬老日”到全國範圍內的“敬老月”活動,從推選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到開展助老志願服務活動,傳統美德得到弘揚,敬老愛老社會氛圍日趨濃厚。

    以積極心態應對人口老齡化,還需有全球視角和世界眼光。人口老齡化非中國獨有。相關資料顯示,世界上老年人口所佔人口比重達到或超過10%的國家中近一半是發展中國家。只有在一個國家的政府和社會沒有對老齡化高峰到來做好準備,沒有形成週密的、有效的社會政策時,老齡化才會導致種種社會問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我們立足國情,探索創新,積極應對,就一定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應對老齡化和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道路來,使全體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把“綠色交通”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 新華時評:保障房新舉措是對社會關切的及時回應
· 新華時評:保障房出事頻頻 極大地傷害群眾感情
· 新華時評:堅決依法索賠 維護的是權益更是尊嚴
· 新華時評:高鐵開通仍應關注各層面群眾需求
· 新華時評:黨政幹部黨性教育也要“轉方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