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致力打造全産業鏈 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2日 10時0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0月22日電(記者車曉蕙、賴少芬、黃浩苑)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經濟大省廣東近年來積極探索文化産業的全産業鏈建設,從投融資到項目對接、到交易平臺、到消費市場,一個産業鏈條較為完整的文化産業體系已具雛形,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的“聚變”效應明顯,文化産業增加值已連續8年位居各省、市首位。

    産業鏈前端:治好“融資難”

    “喜羊羊”被誤認為上海出品一事,一直是廣東動漫界心頭之痛。“喜羊羊”品牌價值超過10億元,被稱為“中國最掙錢的羊”,是地道的“廣東製造”,但初生的“喜羊羊”卻因資金“斷奶”差點夭折。關鍵時刻,“喜洋洋”得到上海文廣集團的支持而紅遍全國。

    為治好“融資難”這個致命傷,廣東從財政支持破題改革文化産業的投融資體系。2011年廣東省扶持文化産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達到1.2億元,預計2015年將達到4億元的規模。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賴斌説,由於文化産品的價值難以量化評估,在起步階段很難獲得市場青睞。政府財政支持實際上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給文化産品權威擔保和市場評估,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

    在政府財政對投融資市場的“撬動”下,“拋磚引玉”的效果開始呈現,各金融機構加快了文化投融資體制的研究和開發。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部門在全國率先下發了《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與繁榮工作實施意見》,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金融服務平臺逐步建成。2010年以來,廣東省文資辦等文化單位分別與工商銀行廣東分行等四家銀行簽訂“廣東文化與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廣東省文化産業授信總規模已達1340億元。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爭相關注文化,廣東還加快探索社會資金對文化産業的進入渠道。今年3月17日,廣東文化産業第一隻投資基金組建正式啟動,整體規模為50億元,將重點扶持文化企業兼併重組、股改上市、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等。

    搭建多平臺 促文化項目交易、對接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文化機構長期面臨的市場渠道窄、交流機制不靈活、交易方式匱乏等痼疾亟待破解。廣東省近年來文化産業鏈條建設的一大著力點在於,讓眾多文藝機構和文化消費需求之間擁有有效的對接平臺。

    --仲介服務平臺。為解決文化産業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障礙,深圳文交所和廣東省南方文交所相繼成立,兩個文交所傾力打造供各類資本挑選的文化産業“項目池”,為文化産品信息溝通和點對點交易提供了平臺。截至目前,兩大文交所徵集到的項目都超過4000個。

    由於文交所具有較強的市場公信力,它所挑選出來的項目,容易得到資本市場的信任。電視劇《畫皮》劇組就通過深圳文交所成功找到“婆家”。華澳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宇説,目前市面上那麼多項目,選擇這個項目,一方面是基於對劇組團隊的信任,另一方面,深圳文交所提出的以版權質押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手段,使華澳以“固定回報”的方式來進行投資,投資風險降到了最低。

    --博覽交易平臺。一直以來,文化産品走向市場的機制並不暢通,“産銷脫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化産業的發展壯大。針對文化體制改革中的這一難題,廣東通過打造深圳文博會、廣州藝博會、中國(廣州)演交會等大型展會平臺,暢通文化産品的流通渠道,使很多文化産品在市場流通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以來,深圳文博會已成為我國文化領域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同時也吸引大量資金、項目、技術、人才匯聚深圳,成為引領文化産業發展的“助力器”。到今年,深圳文博會已累計成交5025億多元人民幣,有力促進了中國文化産品交易。每屆文博會都在“交易”二字上做足文章,“有實實在在的收穫,能拿到訂單”成為文博會吸引國內企業參展的內在動力。

    深圳文博會將産業和經營意識帶入文化領域,而另一個展會--“中國(廣州)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簡稱“演交會”),則將舞臺藝術生産要素推到了市場前沿參與交易。2010年,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創新地首次推出“演交會”,展出數百個國家級精品劇目,涵蓋舞劇、歌劇、話劇、地方戲曲、雜技等全國數十個劇種,並設立“演藝超市”,展齣劇本、製作、演出、舞美、服裝、化粧等演藝元素。今年10月7日,“演交會”上,廣州大型舞臺創意劇《西遊記》北美巡演、民族芭蕾《梁祝》《黃河》中歐巡演等,再次幫助一批劇目成功“走出去”。

    培育消費:為文化市場引入“源頭活水”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賴斌介紹,在這方面,廣東正在大力探索“文化消費補貼計劃”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試點,對人民群眾看電影、看戲、看有線電視和購買書籍與音像電子産品等基本文化消費進行補貼,拉動文化消費,從而建設文化服務的可循環消費市場。目前,文化消費計劃已在廣東一些地區開始探索試行。

    2010年起,中山市啟動了“愛心電影卡”工程,採用“政府補貼+企業購卡”形式,象徵性收費1元/張的“愛心電影卡”,企業員工憑卡到指定電影院免費換取電影票觀看電影;一些地方嘗試對群眾的基本文化消費進行直接補貼。從2011年起東莞市橋頭鎮連續5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只要有當地戶籍或居住證,就能享受到每人上限200元的“文化消費補貼”;而作為廣東省首個“文化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佛山市南海區也於今年開始試行“文化消費補貼計劃”,通過對文化産品的供給方給予補貼,引導群眾培養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 

 
 
 相關鏈結
· 廣東進出口先揚後抑進口值靠價格拉動應引起重視
· 廣東首次頒布行業工資指導線
· 廣東省漁業安全生産通信指揮系統平臺全面建成
· 廣東省上調企業工資指導線 企業工資最高可漲20%
· 廣東省政府通報1-9月份十件民生實事辦理情況
· 廣東省: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扶持社會組織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