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3日電(記者 黃小希 倪元錦)在習習秋風中,“雪龍”號科學考察船3日上午11時從天津起航。為期157天的第28次南極科考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科考聖殿,南極吸引著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目光。從1984年11月我國啟動首次南極科考以來,累計已超過4000人次前往這個世界上最神秘、最遙遠、最孤獨的地方,頂著嚴酷的寒冷,在亙古不化的冰雪間踏出我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的堅實步伐——
27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和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一船三站”為平臺的南極考察總體格局;
27年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實地科學考察,我國南極科考隊員獲得了大批極其寶貴的數據、資料和樣品,取得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
27年來,我國踴躍參與國際極地事務,1985年10月被接納為《南極條約》協商國,1986年成為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正式成員國,2008年7月我國提出的格羅夫山哈丁山南極特別保護區管理計劃在第31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上獲得批准。
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
27年過去了,一代代南極科考隊員用心力和汗水,踐行“南極精神”,書寫著腳踏實地、拼搏創新、無私奉獻的動人篇章;
27年過去了,“長城灣”“八達嶺”等300多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南極地名,已在冰雪世界裏烙上了“中國印”……
這是我國進行南極科考的第28個年頭。220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老南極”和新面孔,將在未來的100多天裏,攜手並肩,追逐南極夢想。
這是“雪龍”號“十二五”時期的南極首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開展極地關鍵地區的環境綜合考察,加強極地氣候與環境變化監測,開闢極地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研究,進一步加深對南北極地區的科學認識。
從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向陽紅10號”,到1986年開始使用的第二代極地科學考察船“極地”號,再到目前正在使用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隨著綜合國力增強,我國南極考察隊員前往南極乘坐的科學考察船一代比一代先進。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建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解決目前一條破冰船難於同期實施南北極海洋多學科綜合調查的矛盾。“雪龍”號將不再“孤獨”。
已經是第9次奔赴南極的李院生,擔負著第28次南極科考隊領隊的重任。物資能否按時準備完畢、總量龐大的物資能否安全及時卸運、科考任務能否如期完成……為確保每一項工作順利開展、每一個環節緊密銜接,他無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但壓力也是動力。第28次南極科考隊一定會團結進取,踏實工作,甘於奉獻,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李院生語氣堅定。
第一次去南極的杜福嘉、李正陽、張毅和胡義,要在20天左右的時間裏,把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安裝在“冰蓋之巔”。
“對於我們來説,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巡天望遠鏡順利安裝在冰穹A地區,並使之成功運轉。”這支年輕的“四人組”如是説。
“嗚……”汽笛長鳴。船頭翻滾的浪花,宛如跳動的字符,開始記錄一段遙遠的旅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離開祖國懷抱,向南極進發。
在那裏,此次科考隊將開展海豹行為譜及棲息地狀況研究、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環境研究、南極地衣菌藻研究、長城站浮游生物調查、艾默裏冰架野外調查、極地機器人系統現場考察等工作。
壯美的南極,正靜候著一群追夢者的到來,靜候著人類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