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攜手共富路—重慶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改變貧困面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9日 09時1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11月29日電(記者 李松)近年來,作為國家扶貧開發示範區的重慶市以“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為目標,通過“兩翼”萬元增收工程、“三權”抵押貸款、創建互助資金合作社等方式,構建功能健全的扶貧工作平臺,讓貧困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

    據統計,重慶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已從直轄之初的366萬下降到2010年的45萬,降幅近九成;重點貧困區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1397元增加到2010年的4235元,年均增幅近12%。

    縮差共富,從最不發達的板塊發力

    重慶區域發展不均衡,以三峽庫區為主的“渝東北翼”和以武陵山區為主的“渝東南翼”17個區縣有15個是貧困縣,集中了全市80%的貧困人口,城鄉收入差距很大,人們因此曾形象地把重慶稱為一座“小馬拉大車”的直轄市。

    在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城市發展格局中,如何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縮小貧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重慶給出了破解之路。從2010年起,結合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在渝東北、渝東南“兩翼”地區,通過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由政府財政投入100億元,通過農村承包地、林地等確權工作和實行“産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促使山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並帶動農民增收。到2012年,使“兩翼”地區農戶純收入在2009年基礎上戶均增加1萬元,達到2.5萬元;有勞動能力的農戶,95%以上實現萬元增收。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馬正其説,“兩翼”萬元增收最大的特點就是著眼均衡發展,立足戶戶增收,防止利用大企業、大項目壘起高産值,使平均數下的部分農戶“被增收”,要求目標鎖定到戶、項目規劃到戶、幫扶指導到戶、政策扶持到戶、培訓服務到戶,最終實現95%以上農戶三年增收萬元。

    為使萬元增收真正取得實效,重慶市將該工程與現代農業、扶貧開發、庫區安穩致富等工作結合起來,重點推行林畜養殖、林下養畜、林地種植、林業産業、林果産業、森林旅遊等6大途徑28種增收模式,農戶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取任意一種模式並取得政府對口幫扶。

    同時,為使“兩翼”地區儘快走出“有資源、缺資金、缺市場”的困局,重慶還發揮國有資産的帶動作用,引導國有企業向貧困地區輸送生産力要素,2010年國資系統共籌資50億元幫助“兩翼”16個區縣建設了特色工業園區,今年則重點組織基建、能源、農業和旅遊開發領域的一批國有重點企業“抱團下鄉”,扶持偏遠貧困區縣發展。

    重慶市農委研究室主任顏其勇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年底,重慶“兩翼”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5800元以上,“兩翼”農民與全市平均收入的差距也將從2010年的720元縮小到420元左右。

    創新融資機制,破解“缺錢”難題

    由於缺乏有效抵押物,貧困農民發展農業生産、實現規模經營,一直存在“貸款難”的問題。重慶市在2010年提出了制度性的解決方式:在全市範圍內推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三權”抵押貸款,通過制度建設,使農村資産及權益運用實現重大突破。

    截至今年11月底,重慶已累計發放農村“三權”抵押貸款近99.5億元,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三權”抵押貸款餘額達到76.2億元,大量閒置的農村資産被盤活,很多貧困農民因此增收致富。

    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截至今年6月,該縣“三權”貸款金額達到5.1億元,一大批貧困農民通過三權抵押貸款獲得銀行資金支持,農業産業得到很大發展。在石柱縣沙子鎮,有16戶農民使用承包地抵押貸款,已貸出140多萬元,其中,龍源村農民姚大全用承包地貸款15萬元,發展15畝黃連、30畝純菜,一年毛收入就有12萬元。

    重慶市扶貧辦副主任唐步新説,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抵押貸款,其主要作用在於:激活了農村“沉睡資本”,確認農民的財産權,帶動農民土地財産有效流動,解決貧困農戶貸款抵押“擔保難”;“三權”抵押貸款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其他農貸相比,額度更大、期限更長,獲得資金較多,能滿足農村專業大戶、經濟能人的資金需求。

    為打通“農民貸款難”與“銀行放貸慎”之間的“腸梗阻”,重慶建立“三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即通過市、區縣兩級財政資金補助,如遇農戶無法歸還貸款,由政府給予金融機構適當補償,補償標準為損失的20%-30%,降低了農民的抵押風險。同時,重慶還利用現有土地交易所和林權交易中心等資産交易平臺,通過參與金融機構涉農不良資産的打包重組、資産整合等措施,努力化解涉農信貸資産風險。

    “草根金融”滿足貧困戶個性化資金需求

    除了通過推行“三權”抵押貸款,破解貧困地區融資難題之外,2007年以來,重慶市還在全市範圍內大力發展扶貧資金互助社,這種“草根金融”,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貧困農民小額度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重慶市扶貧辦政策法規處處長胡劍波説,扶貧資金互助社是將政府扶貧資金和村民的入會費捆綁在一起,由村民自願結成非盈利性社團組織,向農戶提供借款服務,發展農業生産。

    專家認為,扶貧資金互助社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目前農村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的不足,是扶貧機制創新的一次重要嘗試。

    巫溪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9年7月成立的石鑼村互助資金社是該縣第一個扶貧互助資金組織,互助資金總額60.66萬元。目前石鑼村七成以上農戶加入了資金互助社,其中62戶貧困戶全部加入。近兩年來,石鑼村互助資金社已滾動放款112筆,金額接近90萬元。村互助資金社理事長匡後明説:“2010年全村農戶在互助資金的支持下,種植了核桃3000畝、中藥材600畝,村裏還建立了一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全村實現人均增收近500元。”

    記者採訪發現,成立互助資金社的鄉村大多地處邊遠貧困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金融機構的服務盲區。匡後明説,石鑼村所在的中梁鄉轄區沒有金融機構,村民存、取款需要到幾十公里外的一家銀行網點辦理,往返一趟差不多需要花一天時間,車費50多元。資金互助社成立後,社員借、還款都可以在村裏完成。

    據了解,目前扶貧資金互助社在重慶發展很快,2007年試點至今,32個區縣已建起1000多個扶貧資金互助社,全市平均每年有2億元資金留在貧困村內滾動,可以隨時解決農民的資金需求。

 
 
 相關鏈結
· 大扶貧大變化—新世紀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綜述
· 新世紀以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在華夏大地深入推進
· 馬飚率隊到都安瑤族自治縣調研創新扶貧開發工作
· 王君主持召開會議強調加快扶貧開發促進共同富裕
· 雲南5296個自然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
·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向貴州捐贈四千余萬元醫療設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