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首善之區的和諧之基--北京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5日 07時25分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把社會管理擺到首都工作全局的高度來部署推進,在破解社會管理中的一些難點重點問題上取得了新突破,為首善之區夯實和諧之基。

    “網格化”管理的創新

    東城區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的張“格長”,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攜帶著移動終端PDA在社區裏巡視。只要一發現諸如路面積水、設施損壞等問題,立即通過PDA上報,系統自動分配給職能部門解決。“過去解決一個問題要電話來電話去,甚至跑上跑下好幾趟,現在小問題一兩個小時就解決了。”

    新形勢下,大量“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社區人”。“網格化”改變了社區管理的流程和效率。位於首都核心區的東城,是“網格化”的發源地,這裡的41.84平方公里土地被劃分為589個社會管理網格,每個社區被劃分為2至5個網格,推動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督導員、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司法力量和網格消防員進網格,管理和服務都落實在網格、生效在網格。小到社區環境衛生、居民矛盾化解,大到社區黨建、社會治安維護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網格、矛盾糾紛不上交”。

    改革創新,強化社區。北京市高度重視社區這一社會建設工作的基礎細胞。3年來,全市共投入60億元全面完成2600多個城市社區規範化建設任務,並逐步向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50個“城中村”等延伸。

    “一刻鐘服務圈”的便利

    “出門不遠就有藥店、便利店,買個東西、小零碎兒什麼的,那是相當方便!”在朝陽區吉慶裏社區住了近20年的居民井阿姨感覺到,每天不用出遠門,步行15分鐘內,在日常生活中産生的服務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這種便利,來自於政府倡導打造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社會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成為首都服務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建設,全市目前已有409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範點,共覆蓋160多個街道(地區,鎮)的575個社區,620萬名社區居民能在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就近享受到“看單點菜”式的社區服務,基本實現“大需求不遠離社區、小需求不出社區”。

    北京有序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出臺《北京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試行)》,包括10大類60項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成為全國首部關於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省部級指導性文件。34個主責部門對照目錄,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逐步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內容。截至2010年底,60項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中,已有32項在首批完成規範化建設的645個社區的覆蓋率達80%以上。

    “社工報考熱”折射的共識

    今年,北京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考1000名社會工作者到社區工作,成功報名人數達4.28萬人,報名錄取比為42:1,遠超歷年紀錄,也大大超過不久前北京市公務員招考13:1的考錄比。“社工報考熱”緣于社區工作者待遇的提高,更折射出首都各界對社會建設重要性的共識。

    2007年12月2日,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社會辦正式成立,被賦予社會建設領域的8項工作職能。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區縣社會工作機構加快組建,到2009年底全部成立。

    今年6月,北京市委通過《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社會建設的意見》,明確了首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實現“社會服務更加完善,社會管理更加科學,社會動員更加廣泛,社會環境更加文明,社會關係更加和諧”的發展目標。

    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首善之區還將繼續探索,繼續創新。(記者 余榮華)

 
 
 相關鏈結
· 專家:要切實提高領導幹部創新社會管理的能力
· 陳全國:推進社會管理維穩工作確保西藏長治久安
· 福建街道社區基層幹部赴港培訓加強創新社會管理
· 南通以人性服務人本管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紀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