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東海航行安全保駕護航
——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2011年海上救助綜述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林紅梅)“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負責我國北起連雲港,南至廈門7000多公里海域的海上安全,區域內船舶流量密集,涉海活動頻繁。”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局長孫富民27日在此間對記者説,“面對東海複雜的水上安全形勢,本著‘主動出擊、主動作為、主動服務’的原則,東海救助局今年出色地完成了639起應急搶險任務,1391人遇險獲救,對東海航行安全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12月25日,東海救助局2011年共執行救助搶險任務639起,平均每天有1.7起;援救各類遇險人員1391人,其中,外籍人員186人;救助遇險船舶75艘,獲救財産價值估算人民幣107.44億元。
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表示,到目前,東海救助局完成的救助任務數量已超過2010年544次的全年總數,其中多項數據指標創出新紀錄,創建局8年來年度救助搶險任務的最高峰。
不僅救助任務多,而且救助亮點紛呈。宋家慧舉例説,今年東海的典型救助案例有:成功搜尋並救起進水傾斜達20度以上的朝鮮籍貨船“大同江”36名船員,並在2號颱風來臨之際,會同海事局、打撈局成功將其拖至10米淺水區;深夜救助舵機故障的萬噸電煤船“金泰129”輪,有效保障了國家電煤運輸的安全穩定;在抗擊“米雷”強熱帶風暴中成功救助遇險的“浙普工51樁”輪上11名船員、守護海洋鑽井平臺;抗擊“梅花”颱風,多船馳援岱山海域,守護近300名遇險漁民脫離險境;勇救安提瓜和巴布達籍集裝箱船“JADE”號12名外籍船員、“和海6”號火燒油船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賞。
積極參與地方安全保障,加強對外“應急聯動”,是東海今年海上救助的鮮明特點。孫富民介紹,各救助基地主動出擊,加強了與轄區地方政府的交流聯絡,主動納入地方應急聯動體系。如:溫州基地積極參與“7·23”動車事故救援;積極探索救助新路子,科學部署,充分發揮“不倒翁”救助艇華英艇靈活的優勢,在浙江舟山群島岱山水域、江蘇如東大洋口水域等的近海區域救助效果顯著。
更多的志願者投身救助,是東海今年海上救助的一大亮點。東海救助局副局長朱寶柱介紹,在溫州基地、寧波基地先後成立水上救助志願者隊伍的基礎上,今年9月5日在浙江岱山縣成立了全部由漁民組成的東海救助局上海基地海上救助志願者岱山分隊,志願者救助隊伍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
在救助任務增多的同時,東海救助局還抓開源節流,節能減排。朱寶柱介紹,東海救助局在全行業率先推行了救助燃油以重代輕的改革,部分救助船舶試點採用單車航行的運行方式,節能效果明顯。目前,多艘8000千瓦主力救助船舶已完成重油管路的加改裝工作。
孫富民表示,元旦、春節將至,海上寒潮強風不斷,冷空氣接踵而至,海上安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東海救助局嚴陣以待,做好救助值班待命工作,全力確保東海水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