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仍待破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等熱評教育規劃綱要實施進展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吳晶)28日上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情況,坦言“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尚未有效解決”。
29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進行分組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圍繞一些仍待破題的教育改革問題建言獻策。
熱評一: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陳舒:農民工子女進城後的教育問題非常嚴峻。義務教育之後,一般來講,學習差一點的,十幾歲就混跡于社會,沒有工作技能。應在正規的教育體系之外,國家出資吸引他們接受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使他們有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熱評二:真正把職業教育擺在戰略地位
唐天標委員:地方領導對考入名校的學生發獎金、請吃飯,但是全國技能大賽的優秀選手卻無人問津,這充分説明觀念還沒有根本轉變。應真正把職業教育放在戰略位置上,認真研究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職業教育作為培養人才、促進就業、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
熱評三:財政投入進一步向西部傾斜
高洪委員:目前東部高校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是中西部高校總和的1.76倍。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也極不平衡。建議在教育經費和教育資源配置上,中央應給予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政策傾斜,同時也應強制地方政府保證教育經費一定比例的投入。
熱評四:不要把院校分成三六九等
賀鏗委員:學校有好有賴是肯定的,非要分重點學校、重點專業,評來評去,有必要嗎?你評它一個重點院校,就能培養出人才來?不評重點就培養不出人才?我們要根據自身實際,借鑒世界經驗,不要把院校分成三六九等,辦學怎麼辦應相信院校長。
熱評五:撤點並校要適時調整
方新委員:現在撤點並校,高年級的孩子住校,低年級甚至是學前的孩子要走很遠的路。我理解當時並校也是出於好意,是要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但是它同我們的發展水平和發展實際是否相符?低齡的學生住校,過早地離開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是好?現在農村裏,多數青壯年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孩子住校了,出現更多的空巢家庭,此外,很小的孩子到遠處上學或住校,其實也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所以,我們是不是要對撤點並校政策予以反思,並適時調整。
熱評六:正視高校債務問題
汪毅夫委員:高校舉債建設新校區,是“窮國辦大教育”的表現。現在,國家財力大幅增長,要認識到,高校負債,但教育的國有資産擴大增值了,擴大增值的部分是高校債務的幾十倍,國家應該考慮拿出財力為高校買單,讓大學在今後十年輕裝上陣,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熱評七:對民辦高校的歧視現象依然存在
龔學平委員:現在中國每四所普通高校中就有一所民辦高校,每五個在校大學生中就有一個就讀於民辦高校。但是對民辦高校的歧視現象依然存在,清理糾正歧視政策的工作沒有到位。建議強化民辦高校公益性屬性的政策導向,完善民辦高校內部結構治理監控督辦的辦法,推進民辦高校特色發展的戰略,加大對創一流民辦高校的支持力度。
熱評八:免費師範生制度要評估
方新委員:有調查顯示,首批免費師範生90%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學任教,卻只有39%的人到縣鎮以下中小學任教。可否評估一下,是在六所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師範大學實行免費生制度,還是在地方的師範院校實行免費生制度?是在學生上學的時候就免費,還是鼓勵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到農村學校任教後給補償學費。
一場關於教育規劃綱要實施進展的討論仍在繼續。30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還將舉行聯組會議,對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情況進行專題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