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 劉詩平、蘇雪燕、李延霞)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了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的8項任務,通過解讀其中的8個關鍵詞,可以從中觀察金融業未來的新走向。
關鍵詞一:優質服務
會議指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
近年來,金融業在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和加大薄弱領域支持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應看到,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1696個鄉鎮尚無金融機構,信貸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不夠及時有力。
“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大量的小微企業、農村地區對資金需求迫切,金融行業必須提升服務水平。金融結構也須優化,信貸扶持需要轉向,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説。
關鍵詞二:深化改革
會議提出: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近年來,我國推進金融機構改革、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改革,可謂波瀾壯闊,金融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
與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的突破相比,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後。會議明確提出“推進股權多元化”。民間資本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至關重要。巴曙松説:“金融業本身也是服務業,原來過高的準入、管制,使民間資本很難進入。如果沒有社會資金進入,只靠國有控股的大型金融機構,將難以完成支持小微企業、農村金融的任務,應大力發展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等新興金融機構。”
這次會議還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的要求,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和深化商業化改革等諸多任務。深化改革,無疑將成為未來金融業發展中的一條主線。
關鍵詞三:加強監管
會議提出: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每一輪信貸寬鬆後的信貸收縮時,銀行的資産質量都會出現一些不利的變化,未來一段時期要持續警惕銀行資産質量的變化。他認為,銀行業要建立全面審慎的風險監管體系,就是要將巴塞爾協議II、巴塞爾協議III的精神本地化,同時進一步推行逆週期審慎監管政策。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教授庹國柱表示,近年來,尤其是2011年,我國保險業發展遭遇多重挑戰,壽險和車險業務增速放緩,保險投資受資本市場低迷影響收益下降,多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下降。保險業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不僅是保險監管防範行業內系統風險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四:政府債務
會議提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當前,我國政府債務總體安全、可控。審計署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萬億元。我國地方財政收入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靜態地看償還現有債務“不成問題”。
“過去通過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摸底、規範化清理,只是穩定了當前的局面,如果地方政府舉債機制還是存在缺陷,下一輪投資啟動時,地方政府債務會持續增多,風險會繼續增加。”巴曙松説,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置於可控的風險框架下,從風險的短期應對轉向長期的制度完善,是下一步需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此,會議已提出,要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
關鍵詞五:協調發展
會議強調: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必須積極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促進股票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建設規範統一的債券市場,積極培育保險市場。
巴曙松認為,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大亮點,是“債券市場會有很大的發展”。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債券融資發展空間巨大。
庹國柱表示,近年來,我國保險市場有了較快發展,但保險産品還遠不能滿足居民對保險保障的需求,尤其在重大災害面前,保險顯得微不足道,保險市場大有潛力可挖,首先是提高人們的保險風險意識,其次保險公司要在産品、制度、服務方面創新,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符合需求的産品。
關鍵詞六:金融調控
會議提出: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
金融調控,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專家認為,在金融調控的過程中,儘管各項政策的總體方向類似,但有時調控的方向會出現衝突,或者一些政策的效果可能會産生疊加和放大,因此需要調節和配合。“比如,一方面我們在控制信貸規模,已經使銀行內部流動性下降,另一方面監管政策又顯著提高資本充足要求,進一步縮緊銀行流動性。兩者相加産生了疊加效應,使銀行出現‘缺血’狀態,對實體經濟形成一定衝擊。”巴曙松解釋説。
魯政委表示,各項調控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對實體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只有從宏觀調控政策互相協調配合,才能使宏觀調控政策更有效更具針對性,更正確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關鍵詞七:對外開放
會議提出: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
“全球金融動蕩時期,是金融格局重新洗牌的時期。”巴曙松説,一方面,中國經濟開放程度高,當前外部經濟疲弱,應切實防範風險輸入;另一方面,我國實體經濟健康,也是提升我國國際經濟話語權、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作用的好時機。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主要國際貨幣疲弱,人民幣作為實體相對健康的國家的貨幣有很大市場需求,應順應此需求有序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提升香港和上海兩大金融中心的建設,也是提升我國金融業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的重要步驟。
關鍵詞八:基礎建設
會議提出: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
巴曙松説,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當於金融業的“高速公路”。“比如説,要發展小微信貸,沒有徵信體系,銀行就無法判斷小企業的授信狀況。”
專家表示,金融危機給全球的教訓之一,是金融産品的快速發展需要仲介機構才能保證更穩健,而登記、託管、支付、清算等都是重要的仲介機構職能。對此,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這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