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15日電(記者李美娟)面臨執法人員5個、被監管餐飲單位2000余家的矛盾,南昌市青山湖區食品化粧品監管所近一年多來創新監管模式,研製出餐飲信息化監管系統,有效破解了餐飲監管人手不足、手段落後、食品原料追溯難等問題。這套監管模式近日將在全省全面推廣。
記者近日跟隨執法人員現場執法了解到,依託這套軟體系統,執法人員只需一部手機、一台便攜式打印機即可實現對餐飲安全監管的“現場移動執法”,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和規範性。
“消毒櫃櫃門是壞的,得趕緊弄好;保潔櫃裏不能放其它雜物;醬汁不能放在半成品櫃……”在南昌市南京東路的一家咖啡加盟店的操作間,食品安全執法人員萬新平邊檢查邊在手機上操作,然後用手機拍照上傳。“手機也是取證的工具。”萬新平説。
檢查完後,萬新平和同行的執法人員徐麗萍一起,在店裏的桌子上擺上便攜式打印機,用藍牙讓它和手機連接,迅速地將“現場檢查記錄”、“現場取證記錄”、“監督意見書”等三份法律文書打印出來,簽章確認後,把“監督意見書”交給店長錢小娟。整個過程約20分鐘。
“以前這樣的執法,起碼在1個小時以上。”萬新平説,因為法律文書要手工填寫,現場取證還得用照相機,回單位處理。
“現在完全不同了,我們的手機裏裝上了‘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操作終端,裏面儲存了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和標準細化的3235個餐飲監督檢查項目,並內存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餐飲單位存在什麼問題,我們只需在項目備選庫裏勾選,勾選了就同步至後臺了;手機取證照片也是拍下即與後臺同步了。這些現場監督檢查的事實與系統內知識庫自動匹配,生成現場監督檢查記錄和整改意見書等法律文書。”
南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青山湖分局局長鄒昌海説:“如果有執法人員想整某家餐飲店都是不可能的,沒有這樣的空間了。因為存在什麼問題當場勾選,整改的要求是自動生成的,不是執法人員隨意給的。”
這套監管系統還設置了食品原料採購追溯系統、市民評價系統等。記者在系統看到,一家餐飲單位的辣椒購至何處、豬肉購至何處,都一目了然。“如果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我們執法部門就能直接看到餐飲單位原料的出處,便於追溯事故源頭,而一旦輸入,餐飲單位是不能更改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