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神九”的內裏乾坤
——神舟九號飛船“兩總”專訪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王敏)浩瀚太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降軌至對接軌道,準備迎接神舟九號,迎接即將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3名航天員。
此次交會對接,神舟九號有何技術創新及突破?存在著哪些風險?它對未來空間站的建設有何意義?……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神舟九號飛船系統總指揮何宇和總設計師張柏楠,他們一一解説其中的內裏乾坤。
我國首次手動交會對接
據了解,神舟九號是實施交會對接任務的第二艘飛船,早在神舟八號執行任務之前,便按照批生産模式,與神舟八號、神舟十號一起通過了生産測試。因此,在執行追蹤飛行器、交會對接、提供載人環境和上行載荷等任務方面,神舟九號與神舟八號並無二致。
而神舟九號所面臨的新突破是要攻克“人控手動”的難點,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手動交會對接試驗。
張柏楠告訴記者,手動系統在神舟飛船設計之初就一直存在,只不過以往任務中手動系統都是自動系統的備份,在自動系統運行良好的情況下,手動系統也就從未啟動過。
神舟八號任務圓滿完成以後,設計團隊對整個飛船系統的可靠性進行了評估,並依此確定神舟九號執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在此之前,曾實施載人航天任務的神舟七號飛船主要任務是突破出艙活動。而神舟九號不僅要為天上的目標飛行器送人送貨,還要將天宮一號上的部分物品帶回來,是第一次全面實現天地往返運輸。
對於神舟九號與神舟七號的差別,何宇的闡述更加生動:“神舟七號航天員還是在‘坐飛船’,從發射到返回都採用自動控制,不需要人手動干預。而神舟九號進行人控交會對接,對航天員來説就已經是在‘開飛船’了。航天員要掌握飛船姿態和軌道的控制權,就如同我們開車,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何宇介紹,這套手控交會對接系統瞄準的是未來空間站的建設,所有産品都在原來飛船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換代,具備交會對接能力和上行300公斤載荷的能力,完全適應未來空間站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要求。
同時,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之後,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對接後形成的組合體,將為航天員提供一個全新空間,飛行員要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飛行器來進行姿態控制等,在飛行器中開展各項空間試驗,進行生活、值班、鍛鍊等活動,這都是前所未有的。
反復多項試驗嚴控風險
據介紹,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兩男一女三名航天員,與天宮一號進行兩次對接試驗,第一次為自動對接,程序與神舟八號相同,幾天后分離,隨後將進行首次手動交會對接實驗。
專家分析,目前天宮一號在軌狀態良好,但一直沒有航天員進入。本次任務對組合體載人環境保障的要求很高,對大氣壓力、供氧能力、空氣溫濕度以及有害氣體控制等方面都要進行嚴格的風險控制。“當然,航天員進入後,還要打掃衛生。”張柏楠説。
為此,神舟九號進行了多次人控交會對接試驗。最多的試驗就是數字模擬倣真;同時還有半模擬倣真,依靠實驗設備和模型進行驗證;還有全物理倣真,完全模擬兩個飛行器平移姿態的變化,航天員控制操作手柄來驗證交會對接技術。
從反復試驗的結果來看,神舟九號飛船與以往的飛船相比,可靠性更高、時序更合理、故障處置余量更大,安全性自然得到了顯著提高。
打造宜居飛船
在本次任務中,女航天員首次上天引發公眾極大關注。張柏楠説,針對女航天員,神舟九號飛船團隊開展了專項設計和專項試驗,反復核算,專項驗證、評審。而飛船作出的一些適應性修改,比如座椅、航天服等,都是根據女航天員的實際情況進行的調整,並確保質量,為飛天“神女”創造了非常好的生活條件。
此外,天宮一號的設計也非常人性化。何宇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有效活動空間15立方米,包括兩個睡眠區、一個儀錶顯示區、一個空間科學實驗區、一個在軌鍛鍊區。其中兩個睡眠區均採取私密性設計,彼此之間可以拉上簾子隔擋。睡眠區安放的睡袋也已經固定好,被褥則由航天員自備自換。航天員有艙內航天服、工作服多種衣服,根據不同工作生活狀態更換衣服。
此外,每個臥室也都裝有電話,便於航天員們互相聯絡,宜居性很強。通過儀錶顯示區,航天員可以實現與地面之間的天地雙向可視通話,首次實現跟地面的視頻聯絡。
本次神舟九號發射任務將從發射、運行、交會對接、返回、故障處理、故障預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地驗證改進後的飛船性能,為未來空間站建成比較完善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