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蛟龍”號18日7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試驗推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8日 07時0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8日電(記者 羅沙)記者18日從“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現場指揮部獲悉,由於潛水器主液壓源一根油管泄漏,原定於18日進行的第二次下潛試驗推遲。

    據海試現場副總指揮崔維成介紹,工作人員18日早對“蛟龍”號進行下潛試驗前的甲板例行檢查時,發現潛水器主液壓源一根油管出現漏油現象。

    “我們不僅要更換這根油管,還要徹查造成油管泄漏的原因。排查這個故障需要將主液壓源拆下來,一拆一裝前後就要2到3小時時間。”崔維成説,“今天的下潛試驗計劃時間超過10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時間肯定不夠了。因此指揮部研究決定,取消今天的下潛試驗。”

    在15日進行的第一次下潛試驗中,“蛟龍”號曾出現主液壓源預報警。崔維成表示,雖然問題都出在主液壓源,但這兩次是不一樣的故障。第一次下潛試驗後,海試團隊已成功排除了試驗中出現的故障。

    他同時表示,故障排除後,在天氣、海況允許的情況下,爭取19日進行第二次下潛試驗。

“蛟龍”號已做好18日進行第二次下潛試驗的準備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7日電(記者 羅沙)記者17日晚從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指揮部獲悉,“蛟龍”號已做好北京時間18日5時進行第二次下潛試驗的準備,是否如期下潛要根據現場天氣情況確定。

    海試現場副總指揮崔維成表示,第二次下潛試驗是“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中非常關鍵的一次試驗,主要任務是復核潛水器在第一次下潛試驗中故障排除的效果,繼續驗證潛水器在6000米深度的各項功能和安全性,在潛水器狀態良好的前提下將進行海底作業。  >>>詳細閱讀

    “蛟龍號”首次下潛的具體方位(6月15日攝)。6月15日,“蛟龍”號海試現場指揮部確認,“蛟龍”號在馬裏亞納海溝區域的首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6671米,創造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次海試是由“海洋六號”船為“蛟龍號”承擔了選址,地形、水深、密度、溫度及流向等技術支撐和警戒護衛任務。新華社記者 周文傑 攝

“蛟龍”號下潛至6671米 創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5日電(記者羅沙)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5日在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671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北京時間當日早晨7時,“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現場指揮部宣佈下潛試驗開始。7時12分,“蛟龍”號被布放入水,7時22分開始注水下潛,試航員為葉聰、崔維成和楊波。 >>>詳細閱讀

     6月15日,海試結束後,三名試航員手舉國旗致意。北京時間當日10時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區域進行的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中突破了6000米深度,創中國載人深潛新記錄。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成功下潛到水下6000米深度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5日電(記者羅沙)北京時間15日10時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區域進行的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中突破了6000米深度,創中國載人深潛新記錄。 >>>詳細閱讀

    6月15日,工作人員為“蛟龍”號解除吊纜。當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試驗區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目標是驗證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後各系統改進的技術狀態,為更大深度的下潛奠定基礎。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蛟龍”號的家——解密“蛟龍”號水面支持系統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羅沙) 提起“蛟龍”號,大部分人腦中浮現的是那個圓頭圓腦的“小胖子”。在水下,它是深潛活動的“主角”,而出水後這個“小胖子”就要以完備的水面支持系統為依託。

    水面支持系統,這個名字或許聽起來不那麼朗朗上口,但它是“蛟龍”號實現其功能的依託。載人潛水器是深潛活動的水下承擔者,水面支持系統則是水上承擔者。“蛟龍”號水面支持系統包括“向陽紅09”試驗母船,安裝在母船上的布放回收系統以及其他各種加裝的輔助設備。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蛟龍”號已做好18日進行第二次下潛試驗的準備
· 圖表:“蛟龍”號深海安全保障
· "蛟龍"號海試團隊努力排除下潛試驗中出現的故障
·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側記
· “蛟龍”出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