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土地日訪國土資源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5日 20時06分   來源:新華社

堅守紅線 建設紅線 保障民生
——全國土地日訪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王立彬)萬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糧。6月25日第22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全國土地日主題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這一基本國策,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接受了記者專訪。

    堅守糧食基本自給的安全底線

    記者:為什麼把糧食安全作為今年全國土地日的主題?

    徐紹史:地實則糧豐,糧足則天下穩。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加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國土資源管理“保障發展、保護資源”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切實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

    糧食生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又是糧食生産的基礎。18億畝耕地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不可逾越的紅線。其中15.6億畝基本農田作為耕地的精華,幾乎承擔著全部糧食生産任務,是保障我國糧食基本自給的安全底線。

    我國用佔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歸根結底是由於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了18億畝耕地以及15.6億畝基本農田。

    2001年以來,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有組織、大規模地開展農村土地整治,不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還建成高産穩産基本農田2億多畝,經整治的農田平均畝産提高10%~20%,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提升了土地綜合生産能力,實現新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130多億斤,為糧食“八連增”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新挑戰

    記者:怎麼看待18億畝耕地在質量方面的要求?

    徐紹史: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糧食供需長期處於緊平衡甚至脆弱平衡的態勢,耕地數量管控、質量管理和生態管護面臨嚴峻挑戰。

    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耕地總體質量不高、後備耕地資源不足的大國,要立足本國耕地資源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發展之要。這決定了堅守18億畝耕地“生命線”,不僅要堅決守住數量,更要著力建設好質量。

    近年來,我國農村土地整治重點逐漸轉向耕地質量建設,建成了一批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僅“十一五”期間就建成1.6億畝,2011年建成了6000萬畝,今年將再建成1億畝。在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過程中,一些地方按照現代農業規模生産的要求,歸併零散地塊並且鼓勵農田向種田能手和農業企業集中,為農業規模化、産業化和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土地整治使農業綜合生産成本普遍降低了5%~15%,優化了土地利用佈局,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把土地整治變成民生工程

    記者:農村居民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處於什麼地位?

    徐紹史:農村土地整治經過十餘年發展,已經成為保發展、守紅線、促轉變、惠民生的重要平臺,成為提升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徑。

    經國務院批准正式頒布實施的《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對建設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提出“經整治的基本農田平均提高1個等級,糧食畝産增加100公斤以上”目標,為糧食持續增産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

    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經濟激勵機制,加大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使用分配製度,加大對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經濟補貼等手段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要以土地整治工程為平臺,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受益權,做到整治前農民自願,整治中農民參與,整治後農民滿意。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參與的主動性,探索實行“以補代投、以補促建、先建後補”的整治模式。要加強土地整治中的權屬管理,涉及土地權屬調整的,要充分聽取群眾意願,科學編制權屬調整方案,做到權屬明晰、確權到位,切實保障和維護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讓土地整治成為真正的民生工程。

國土資源部長徐紹史發表第22個全國'土地日'致辭

    今天(6月25日)是第22個全國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這一基本國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萬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糧。今年土地日的宣傳主題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地實則糧豐,糧足則天下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護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加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國土資源管理“保障發展、保護資源”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切實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

    糧食生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又是糧食生産的基礎,是人類衣食之源、立命之本。18億畝耕地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不可逾越的紅線。其中,15.6億畝基本農田作為耕地的精華,幾乎承擔著全部糧食生産任務,是保障我國糧食基本自給的安全底線。我國用佔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歸根結底是由於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了18億畝耕地以及15.6億畝基本農田。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長徐紹史發表第22個全國"土地日"致辭
· “今天是我們的節日”—全國土地日紀念活動側記
· 全國土地日紀念活動隆重舉行 徐紹史李學勇致辭
· 促節約 守紅線 惠民生——第21個全國“土地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