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出發,上京沈高速到河北唐山,沿西外環轉上唐曹高速,不用3小時就到了曹妃甸。沿著修在吹沙填海地基上的柏油路再行10來分鐘,高爐、煙囪、廠房,還有身穿藍色工裝的職工,首鋼京唐鋼鐵公司便赫然出現在眼前。碧海藍天下,現代化大型工廠在一片靜謐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煉鐵軋鋼的每一道工序,處處顯露出清潔、高效與現代化。
過去10年間,環渤海經濟區令人矚目的事件之一便是首鋼搬遷,其規模大、難度高、工作繁重復雜,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史無前例,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工業遷移。如果把首鋼搬遷調整作為整幅作品,京唐鋼鐵公司無疑是其中最濃重的筆墨。
今年2月份,首鋼總公司副總經理、京唐公司總經理王毅自豪地説,“這樣一個民族自強項目,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即達産、順産,體現了中國鋼鐵的實力,樹立了世界鋼鐵的新標桿。”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評價道,先進鋼鐵企業的典型,上世紀70年代看新日鐵的君津和大分廠,80年代至90年代看韓國的浦項光陽廠,而今要看首鋼京唐——既是世界最先進,同時代表中國鋼鐵科技實力的自主創新典範工廠。
首鋼的這次大遷移,不僅是空間的轉移,更是一個老牌鋼鐵企業脫胎換骨的重生,也為曹妃甸開出了一片新天地。
素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向陸地有淺灘”之稱的河北曹妃甸,在首鋼搬遷之前只是一片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鹽鹼灘塗,經過大規模填海造地,現已形成陸域面積21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943平方公里的新區。短短10年時間,以大碼頭、大鋼鐵、大化工、大電能等“四大”主導産業為核心,曹妃甸發展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成就了渤海灣畔的當代傳奇。
隨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曹妃甸迎來了嶄新的機遇。河北省提出,“曹妃甸新區要圍繞打造一批‘航空母艦’,培育一批‘行業巨人’的要求,立足現有産業基礎,延伸産業鏈條,最大程度地帶動産業向新區聚集。”今後,隨著千萬噸級煉油項目、首鋼京唐鋼鐵二期工程、曹妃甸電廠2×100萬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及100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曹妃甸將迎來新一輪大建設、大發展的高潮。2020年前,以曹妃甸工業區為主體的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總投資將達到2萬億元。在曹妃甸這片神奇而又充滿夢想的熱土上,中國未來的“鹿特丹”雛形已經形成。
讓我們將視線投放到距離曹妃甸僅38海裏的天津濱海新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新區。2005年,中央作出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2006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意見,批准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短短數年內,濱海新區利用後發優勢,憑藉中央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自身努力,迅速成為推動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最強勁的增長極和動力引擎。2011年,新區GDP達到6200億元,在上年5030億元的基礎上增長了23.8%,比2009年的3800億增長60%以上。之所以連續3年跨越千億元的增長檯階,其背後是年産值超過千億元的韓國三星,以及LG、豐田、佳能、摩托羅拉、ACS聯盟計算機等1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形成的龐大産業集群。
“一個重大項目或龍頭企業,就能帶動數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進駐,並形成龐大産業鏈。”濱海新區發改委綜合規劃處副處長張廣東告訴記者,龍頭帶動和産業集聚是新區的優勢,也是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在濱海新區,8大支柱産業基本上都是由大項目或者龍頭企業帶動並逐步發展成一個産業的。近年來,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新一代運載火箭、300萬噸造船、空客A320總裝線等紛紛建成投産,“天河一號”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一批國家級高端産業和研發基地也已形成。
據介紹,濱海新區今後將規劃建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8大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産業基地,形成15個産業集聚區和17個産業集群。預計到2015年,工業總産值達2萬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000億元以上,佔全區生産總值的60%左右。按新區的發展規劃,2015年生産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2020年將突破2萬億元,屆時國家對新區的功能定位將全面實現。
與天津濱海新區特點相類似的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龍頭項目引領産業集群化發展而著稱。在這裡,匯聚了以諾基亞、中芯國際、GE、拜耳、北京奔馳、京東方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優質項目,形成了高端項目引領産業集群化發展的新模式。這些産業集群包括:一塊屏——以京東方為龍頭的顯示器産業集群,實現了“運進石英砂,運出數字電視整機”的産業理想;一部手機——以諾基亞為龍頭的移動通訊産業集群;一個芯片——以中芯國際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産業集群;一輛車——以北京奔馳為龍頭的汽車製造産業集群;以及以拜耳為代表的生物制藥産業集群,以SMC、ABB為代表的裝備製造産業集群,以GE為龍頭的醫療設備産業集群和以雲基地為代表的雲計算産業集群。這些星羅棋佈的産業集群“鏈”起了開發區高端産業版圖。“十二五”時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不斷鞏固提高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生物醫藥及裝備製造4大支柱産業,支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創意3大先導産業,配套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科技創新服務業、都市産業3大支撐産業,形成“四三三”的産業格局,全力打造北京南部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區。
北京市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打造“六高”,即中關村、亦莊、CBD、金融街、奧林匹克中心區、臨空經濟區等6大高端産業功能區。截至目前,“六高”以全市7%的平原面積,集聚了全市四成左右的GDP和資産,實現了全市四成以上的利潤和稅金。産業集聚的效應可見一斑。
隨著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首都經濟圈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環渤海經濟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日前發佈的首部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報告(2012)》提出,京津冀都市圈要努力實現的戰略目標是世界級規模的大都市圈、中國高端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的集聚區、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記者 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