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北極科考隊布放首個極地大型海洋觀測浮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05日 07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雪龍”號8月4日電(記者 璩靜)4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在北緯70度、東經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國首個極地大型海洋觀測浮標,這也是中國首次將自主研發的浮標和觀測技術推廣到北極海域,並利用大型浮標對海氣相互作用進行連續觀測。

    在布放現場,幾十位科考隊員共同將重達15噸、高15米的大浮標經由船載吊車布放到海面,並通過連接于浮標底端的纜繩將各種獲取數據的傳感器固定在不同水深位置。“目前,國內外大浮標多數運行在淺海,布放深海大型浮標鮮有先例可循,尤其是在北極圈內布放大型浮標,要面臨長達4個月的極夜無法利用太陽能、極區低溫導致傳感器凍結以及惡劣海況等特殊問題。”大浮標主要設計製造單位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副研究員范秀濤説。

    目前,中國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浮標系統技術,包括浮標體結構技術,錨係技術,數據採集、存貯、傳輸技術等大批關鍵技術。據悉,這項由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共同承擔的海洋行業公益專項就採用了傳感器防凍、傳感器和採集通信系統雙機運行、太陽能和風力雙發電裝置等特殊設計,以保障大浮標能在低溫、極夜等極地條件下正常工作。

    研究表明,被稱為“北極濤動核心區”的北歐海不僅是影響全球海洋循環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海域,也是影響中國氣候變化的關鍵海域,而缺乏該海域氣象水文數據一直是中國氣候預報的薄弱點。

    第五次北極科考隊首席科學家馬德毅表示,通過此次在關鍵海域布放大型海洋觀測浮標,中國科學家可以實時獲取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觀測數據,全面了解北歐海在全球海洋循環和氣候系統中的關鍵作用,並應用到氣候預報模式中,對於大幅提高中國海洋監測能力、海洋與氣候預測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通過大浮標獲取的數據還將與挪威相關科研機構共享,促進相關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解決。

    據悉,全球現有600余套錨碇浮標長期連續運行,最知名的要數美國位於赤道太平洋的浮標陣列和日本在赤道印度洋的浮標陣列,它們對監測和預報厄爾尼諾現象都發揮了核心作用。

 
 
 相關鏈結
· 中國北極科考隊乘"雪龍"船完成北極東北航道首航
· 中國新建極地科考破冰船基本設計合同在京簽署
· 我國第一艘國産極地科考船建造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 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在北極楚科奇海布放潛標
· 冰海初探——記第五次北極科考隊駛入北極浮冰區
· 冰、火、水、霧、熊——北極科考安全五大考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