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過去十年我國救助自然災害受災群眾8.55億人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3日 14時5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衛敏麗)今年10月13日是第23個“國際減災日”。記者從民政部採訪了解到,十年來,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圓滿完成了南方低溫雨雪冰凍、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應急救助和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累計救助受災群眾8.55億人次。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年來,我國減災救災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救助步入法制化軌道。2010年國務院發佈《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對災害救助作了全面規範。2005年國務院頒布《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11年進行了修訂;各級政府相應制定了應急預案和相關配套制度。成立了國家減災委,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救災應急體系和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

    與此同時,中央救災資金投入連年增長,救災補助項目不斷完善——

    中央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專項轉移支付從2002年的24.3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86.4億元。新增旱災救助,人均60元;新增過渡性生活救助,國家啟動三級或四級救災應急響應的每人每天補助10元、國家啟動一級或二級救災應急響應的每人每天再增加1斤糧,救助期限為3個月;新增遇難人員家庭撫慰、“三孤”人員安置項目,將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公路、鐵路滯留人員納入救助範圍,年均救助受災群眾9000萬人次。

    在不斷完善自然災害救助項目的同時,補助標準大幅提高。因災倒房重建補助標準由2002年的300元/間提高到2011年的1萬元/戶,高寒寒冷地區提高到1.4萬元/戶,有的省份提高到了2萬元/戶;受災群眾冬令、春荒期間人均口糧補助標準由2002年的30元提高至2011年的90元。

    十年來,民政部還不斷完善各類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和預警預報系統,遙感、衛星導航與通信等高新技術快速發展,減災救災裝備水平和保障能力、基層救災裝備和救援隊伍建設切實得到增強,在各類自然災害應對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目前,全國災害信息員發展到63萬餘人,建設了18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加強了地方各級救災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的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基本實現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初步救助。

    我國還將每年5月12日設立為國家“防災減災日”,廣泛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民政部國家減災辦發佈前三季度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近日,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部、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保監會、海洋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對2012年1-9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1-9月份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1億人次受災,1263人死亡,189人失蹤,1076.8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826.7萬人次需救助;82.5萬間房屋倒塌,420.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2526.7千公頃,其中絕收3441.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477.1億元(不含港澳臺地區數據)。  >>>詳細閱讀

民政部:8月份各類自然災害致8000多萬人次受災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 衛敏麗)據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10日發佈的災情信息,8月份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8498萬人次受災,185人死亡,52人失蹤,563.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近日,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部、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保監會、海洋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對8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國際減災日 校園講安全
· 國際減災日——中國多措並舉推進減災事業發展
· 國家減災委專家就第20個“國際減災日”答記者問
· 民政部、衛生部下發通知部署今年國際減災日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