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飛的瑞雪中,我們即將迎來2013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3.6%,而美國、歐元區、日本這三大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也將分別只有2.1%、0.2%與1.2%。2013年,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如何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中收穫發展的春天?
“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釋放出重要信號。
追求更有效益的經濟增長
今天的中國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
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第一大汽車産銷國,第一大服裝出口國,第一大鞋類出口國……然而,據測算,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1.77%。以單車利潤來計算,德國出售一輛寶馬的利潤,相當於中國要賣20多輛吉利或者奇瑞的利潤。
“今後,我們的發展不在於快,關鍵是怎麼樣持續、健康,讓增長更有效益和質量。”中共中央財經領導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説,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四個著力”——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新的一年,我們要在‘四個著力’上更加努力,這是我們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的重點和關鍵。”
當2013年悄然走近,中國經濟正面臨著更為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球仍處於金融危機影響之中,歐債危機影響加速蔓延……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兩難問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但剛性支出壓力加大,過剩産能需要淘汰但就業問題又更為凸顯,企業生産成本增大但創新發展又需要更多投入……
“需要看到,中國經濟最深層次的問題仍然是結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更具針對性。”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説,“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還亟待提高,應當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放到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上。”
“201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將延續,而其針對性和靈活性將加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需要我們通過市場機制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也要注重用政府手段實施逆週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和健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説。
追求更趨科學的産業結構
據工信部披露,今年前三季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産能過剩問題進一步顯現。
“當前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最突出的是産能過剩。”侯雲春指出,淘汰落後産能、科學整合産能關係著産業的健康發展,關係著生産力的合理佈局,更關乎廣大百姓的就業問題。
我們清醒地看到,長期以來,産能過剩仿佛已是中國經濟的頑疾,而在今天,産能過剩的憂患更為深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中國經濟難以繼續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産能,而通過內需來消化産能過剩在今天看來也並不容易。
“單純靠規模擴張推動發展會産生嚴重的産能過剩,這條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就必須以創新為動力,打造中國經濟新的核心競爭力。能否成功轉型,已成為企業能否繼續存在發展的生死之搏。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已進入重大轉型期,企業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各個經濟層面生死攸關的現實任務。
“一些地方産業結構同質化,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地方政府主導經濟發展力度太大。”侯雲春指出,“從今後看,轉方式的根本在於轉動力,發展動力應真正轉到各級市場主體上去,而不是讓各級政府再充當經濟發展主導者。”
追求更有質量的城鎮化
到2011年末,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達51.27%,數量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意味著我國成為30年來城鎮化率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據統計,中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大約能帶來7萬億元的市場需求。由此,城鎮化發展將會釋放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這無疑是未來促進內需的戰略著眼點。
“但總體上來看,中國的城市化是一個高速度低質量的城市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指出,我們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仍延續的是一種高消耗、高排放、高擴張的發展模式,土地的城市化快於人口的城市化,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城鎮化呈現出明顯的不協調,包括城鄉不協調,區域不協調,人口與産業的不協調。“新的一年,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佈局,如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真正走上一條綠色、低碳的城鎮化道路,真正實現‘美麗中國’,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
新的一年,告別對增長數字的膜拜,我們更加重視增長的效益和質量,更加重視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加注重增強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我們相信,這種更科學、更務實的發展,必將引領中國經濟走得更高、更強、更遠。(記者 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