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産業結構調整:戰略性新興産業“挑大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8日 10時2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關桂峰)産業結構調整意味著“有進有退”,用什麼彌補産業退出後的“留白”,是一些政府官員心頭的擔心和疑慮。北京市給出的答案是:讓戰略性新興産業“挑大梁”,規模、效益兩不誤。

    近年來,北京市在堅決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産業的同時,立足科技産業基礎,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僅優化了産業結構,而且填補了“GDP空洞”,推動首都經濟運行邁上穩增長、重質量的新航程。

    在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京東方8.5代線TFT-LCD液晶顯示面板生産線,北京打造了佔地2.6平方公里的數字電視産業園。在産業園裏,集聚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等配套零部件生産企業,各種零部件的運輸距離最遠不到2公里。

    “不僅是數字電視産業,在移動互聯網、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業等領域突破了一些關鍵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北京市發改委科技處副處長林曉鋒説,部分新興産業初具規模,已形成百億元級的産業集群,一批骨幹企業在加速成長。“相信只要方向對、走得穩,戰略性新興産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科技、教育、人才資源密集的中關村,是北京乃至全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策源地。以移動互聯網領域為例,中關村已聚集了産業鏈相關企業6000余家、從業人員約40萬人,且形成完整的綜合性産業集群,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産業中心。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移動互聯網産業群還不斷突破核心技術,聚集了移動終端軟硬體、移動娛樂、移動資訊、移動商務、移動社交等各個領域重點應用的領軍企業。

    對於發展前景好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北京市主動給政策支持、給資金扶持,“大手筆”不斷。通過實施新興産業領航工程,引導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鼓勵産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組織上下游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高技術企業培育工程,選擇300家以上重點企業,以“一企一策”的方式提升重點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在500億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項目資金中統籌安排200億元資金用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總規模30億元等。

    北京市還注重引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的優質投資。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周衛民説,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吸引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産性服務業、文化創新産業和都市型産業等高端項目落戶北京。目前,北京市投促局已經促成了美國英特爾公司中國物聯網研究院、百度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日本KDDI株式會社投資數據中心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落戶。

    2012年,儘管北京市繼續嚴格調控房、車消費,但在科技文化創新雙輪驅動力的帶動下,堅持調整産業結構和培育新的增長點,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8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增幅雖然比上年低0.4個百分點,但經濟發展的質量更優、效益更佳。

    北京市發改委預計,到2015年,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産業支柱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産業結構進一步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

    北京市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磊説,未來北京仍將堅持主動調控不動搖,繼續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優化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理念打造更優質的首都經濟。

 
 
 相關鏈結
· 從産業結構調整新亮點看我國經濟發展新機遇
· 陜西以污染減排為倒逼手段全力促進産業結構調整
· 上海2013年將加大産業結構調整 調整項目500個
· 國土資源部:土地政策助力國家産業結構調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