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花崗鎮一家生豬規模養殖戶的工作人員在給豬圈消毒(3月27日攝)。1月下旬以來,受生豬生産週期性波動,節日性、季節性消費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全國多地豬糧比價已破盈虧平衡點,部分生豬養殖戶已出現明顯虧損。據了解,當前我國生豬養殖的散養比重較高,容易造成“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一哄而下”,加劇生豬存欄量波動。面對生豬價格“過山車式”的週期變動,養殖戶如何才能規避風險、穩定獲得收益?記者在安徽省肥西縣花崗鎮發現,生豬價格的持續下降並沒有給當地生豬養殖戶造成太大的影響。近年來,當地具有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戶通過與大型龍頭養殖企業按照“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實行“産、供、銷”一條龍生産經營。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生豬養殖戶只需投入一定的成本建立豬舍,而豬苗、飼料、疫苗等由公司提供,養殖過程中投入的成本由公司墊付。生豬出欄後,公司在協議價格的基礎上,參考當時的生豬市場價格收購養殖戶的生豬,為養殖戶預留每頭豬200元左右的利潤空間。據養殖戶介紹,儘管生豬價格起伏不斷,養殖利潤也有波動,但他們這些年來還從未出現過虧損;而對大型龍頭養殖企業來説,他們可以有效控制養殖戶的生豬存欄、補欄數量,從而在行情下行時,更好地規避風險。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肥西縣花崗鎮一家生豬規模養殖戶的工作人員在給豬喂食(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肥西縣花崗鎮一家生豬規模養殖戶工作人員在照看補欄不久的小豬(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肥西縣花崗鎮一家生豬規模養殖戶的工作人員在搬運飼料(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肥西縣花崗鎮一家生豬規模養殖戶的工作人員在給豬喂食(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