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16日電(記者 曾健)以往提到“勞模”,大家都會聯想到他們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然而在天津,280個以勞模為引路人開設的“創新工作室”,正在成為各行各業技術創新領域一道獨特風景,引發了職工創新熱潮。
15日,在天津鋼管集團,記者見到了獲得全國第七屆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稱號的勞動模範李剛。如今他有了一個新的職務——“李剛勞模工作室”副組長。
由李剛領銜的創新工作室成員多為一線工人,主要進行電氣故障診斷、電氣知識培訓和技術攻關。多年來先後為重大設備現場出診50余次、提供資訊服務近300次,攻克電氣設備疑難雜症20多個,累計培訓職工66場、1920人次,總結形成了“李剛電氣設備安裝調試與故障處理”先進操作法。這個並不是由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工作室,多次獲得企業科技成果。
李剛表示,他的創新工作室不同於企業的研發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一線工人面對新機械、新的工作方法經常不能很快入手,他的工作室致力於培訓工人、研究總結更合理有效的使用方法,在很多具體工作中大大減輕了工人的負擔、節省了成本。
像李剛這樣,由“勞動模範”向“創新型人才”完成轉身的工作者,在天津數不勝數。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成為企業的“智囊團”、崗位的“創新源”、項目的“攻關隊”、人才的“孵化器”和團隊的“方向標”。
全國勞動模範孔祥瑞發起成立了天津港首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天津海鷗表業集團公司成立了馬廣禮工作室,天津中新藥業集團公司成立了楊寶連營銷勞模創新團隊,而全國三八紅旗手袁濱渤領銜的名師創新工作室,覆蓋了天津50余家中小學校,為教師隊伍提供教學諮詢服務。
天津市總工會介紹,自2012年至今,全市已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280個,涉及製造、服務、管理銷售、規劃設計、科研教育等多個領域,為勞模和職工群眾搭建了銳意創新和展示才能的平臺,提升了勞模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