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地質災害防治權威人士解析蘆山災區地質災害防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23日 20時50分   來源:新華社

危在山松而未滑、險生石搖而未落
——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權威人士解析蘆山災區地質災害防治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王立彬)截至目前,蘆山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規模普遍要小,大的滑坡和地表開裂相對較少。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蘆山地震比汶川地震震級低、持續時間短,直接誘發産生災害相對較少,但絕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在一定程度上説,山體“松而未滑、崩而不潰”,使後續防治形勢更為嚴峻。

    短期地質災害傷亡低

    同汶川大地震相比,蘆山地震的次生災害有什麼特點,規模如何?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表示,從龍門鄉、寶盛鄉到太平鄉、雙石鎮,走遍震中,一個明顯感受是此次地震誘發地災特點和汶川地震時有很大區別。目前蘆山地震誘發的顯化的地災數量和面密度少,類型以崩塌、表層滑塌、飛石為主,規模普遍要小,大的滑坡和地表開裂相對較少。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中心主任崔瑛、副主任田廷山説,與汶川地震相比,這次地震無論是震中破壞程度還是波及面積都相差很多。“上次是8.0級,這次是7.0級,震級差一級,釋放能量相差約33倍。”

    據介紹,目前36支排查隊伍對全川臨近震區9個市(州)展開地災隱患排查,並逐步開展臨時安置點及搶險救援隊伍安置點危險性評估工作。吸取汶川地震經驗,考慮到震後一些鄉鎮通行困難,測繪、地質調查、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組織了航拍。截至目前排查285處地災隱患點,對近40處臨時安置點進行危險性評估。

    次生災害大 患在於遠憂

    當下地質災害規模小,傷亡少,是否可以稍松一口氣?答案恰恰相反。

    “汶川地震稱得上翻天覆地,大多數鬆動岩石都震下來了。雅安地震強度遠沒有汶川地震大,山上的岩石許多被震松了,卻沒有掉下來或者滑下來,這就大大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田廷山説,現在還不是汛期,如果不及時排查、發現並治理,一旦汛期到來,許多隱患就可能釀成災禍。地質工作者當前就是要加強地災隱患排查,防止暴雨引發高位滑坡或泥石流。

    余震數量多、震級高,對斜坡坡體潛在破壞非常大。坡體鬆散,但松而未滑、搖而未掉,隱蔽性、滯後性強,如何評價沒有顯化的地災隱患就非常重要。雅安降雨非常豐沛,誘發地災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們希望受災地區的人們,一定要重視對地災的防範,防止出現新悲劇,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田廷山説。

    高度關注“臨界降雨量”

    春夏之交,華西即將入汛,今後地質災害防治要害都在哪?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殷躍平指出兩點:一是蘆山地震雖然沒有發生碎屑流,但有小的拋射過程,堆在山頂上,一遇到暴雨,很容易形成高位泥石流。二是隱蔽性。震裂山體相對發育,有危石和巨大滾石。建議排查時遇到的小的危岩,可以就地清除。危害行人的地方,最好有警示牌。

    “監測預警,要把臨界降雨量往下調一下。排查要細,最好做一些測繪,集鎮的排查調查應是重中之重,避免群死群傷。沿活動斷裂帶2-5公里的集鎮都應該是排查重點。”殷躍平説,排查時要把遙感影像應用特別是無人機的應用作為必備手段。要對寶興、蘆山以及附近縣的已有地災防治工程進行健康診斷。另外,一定要關注龍門山斷裂帶。

    險情不限于“7度以上”

    從國內外地震經驗來看,蘆山震區次生災害有什麼特別值得警惕的?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劉傳正説,這次地震出現7度-9度的震中區,根據國內外統計經驗,7度以上的地區,只要有地形高差,就肯定會出現不同規模的崩滑流。“最起碼要對6度以上的範圍進行全面的災隱患排查。由於此次地震的余震非常多,出現反復震動條件下岩土的疲勞破壞問題,因此可能要把排查範圍擴大到5度地區,特別是地形高陡、溝谷發育的地區,排查範圍更要擴大。”

    專家反復強調余震多的潛在威脅。在安置點和災後重建的地災危險性評估中,一定要考慮多次余震的背景,把將來可能發生的地災考慮進去,初步評估出可能的運動、危害範圍。要調動研究力量,儘快查閱岩土在幾十次振動情況下循環破壞、週期性破壞的國內外資料,這對下一步工作部署特別是災後重建意義很大。

 
 
 相關鏈結
· 關注蘆山地震:給愛心捐贈一本明賬,一條快道
· 四川雅安“地震寶寶”順利出院
· 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22日救援地點分佈圖
· 關注四川蘆山地震:一個震中村莊的生存圖景
· 遙感評估顯示蘆山地震對大熊貓棲息地影響較小
· 四川蘆山地震災區首批近400名學生轉校異地求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