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退耕還林面臨新週期 延安自籌資金開啟新一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4日 07時33分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在全國退耕還林面臨新週期的節點,陜西延安決定,自籌資金30億元,開啟新一輪退耕還林。

    中國工程院8位院士認為,退耕還林成果需要鞏固,生態與糧食可以雙贏,應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十二五”時期,國家對重點生態脆弱區繼續安排退耕還林任務。今年,還將統籌安排新的退耕還林任務。

    自籌資金30億元

    幾場春雨,讓5月的延安鬱鬱蔥蔥起來。站在志丹縣雙河鄉麻子溝村的山峁上,山上層層排列的魚鱗坑映入眼簾,一棵棵新栽的樹苗在風中搖曳。

    新苗背後的消息是:今年起,延安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當地打算用4年時間,逐步將全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總面積224萬畝。

    把耕地退下來,種上林子,得給農民補貼。“一個補貼週期8年,總資金近30億元,目前由市縣財政自籌。”延安市市長梁宏賢表示。  

    退耕還林為什麼要自籌資金?這得從頭説起。

    延安市副市長楊霄介紹,上世紀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77.8%,年入黃河泥沙佔黃河泥沙總量的1/6,冬春季節,沙塵暴頻發。1999年,“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退耕還林政策率先在延安試點,延安確立了以退耕還林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的戰略思路。

    到2012年底,延安市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910.06萬畝,124.8萬農村人口受益。全市植被覆蓋率提高了21.7%,增速全國居首。延河輸沙量減少了58.4%。農村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農民人均收入比退耕前增長了5.5倍。

    延安退耕還林,與全國幾乎同步。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主任周鴻升介紹,全國範圍的退耕還林,源於1998年的大洪水。人們發現,洪災頻發,與水土流失、生態破壞息息相關。1999年,國家啟動退耕還林試點。2000年,退耕還林全面啟動。

    2004年,在取得初步成效後,國家曾結構性調減退耕地造林任務。2007年,在糧食安全的種種爭議聲中,中央依然決定,將補助政策再延長一個週期。

    5年後的今天,這個迄今為止我國投資量最大的惠農項目,走到了歷史的交匯點。

    政策是否延續?還是暫告一段落?財力相對雄厚的延安,決定自籌資金先幹起來。

    院士呼籲政策延續

    延安人邊幹邊等的同時,8位院士也來到了這裡,調研退耕還林。

    這8位院士,來自中國工程院農學部。5月9日至12日,他們奔波在延安的溝溝坎坎,雙休日也沒閒著。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認為,生態惡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國家繼續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很有必要。

    尹偉倫建議,下一步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要進一步提升退耕還草的比例,加大草業發展力度,增加畜牧業産量,肉、蛋、奶等畜産品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補充。同時,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做大做強經濟林産業,不斷提高退耕戶的造血能力。

    東北林業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堅指出,很多退耕還林工程區綠起來了,但樹還沒長大,需要進一步鞏固成果,提高林分質量。同時,要加強退耕還林後續産業的規劃,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枝椏等林業生物質的高效低碳加工。

    院士們的呼籲,與延安幹部們心裏的想法完全吻合。

    梁宏賢説,“延安繼續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決心已下,如果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補助的支持,這項德政工程會推進得更好更快,農民得到的實惠會更多更大。”

    周鴻升介紹,退耕還林是迄今為止我國投資量最大的惠農項目,截至2012年底,中央已累計投入3247億元, 2279個縣1.24億農民受益。退耕還林工程造林實施以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3個多百分點,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明顯減輕。

    “下一步,國家林業局將切實鞏固已有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進一步研究完善政策,認真組織檢查驗收,科學開展效益監測,全面強化工程管理。”周鴻升説。

    實際上,去年9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要求,適當安排“十二五”時期重點生態脆弱區退耕還林任務。這次會議還決定,自2013年起,適當提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部分項目的補助標準。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統籌安排新的退耕還林任務。

    生態與糧食如何兩全

    退耕還林,退的是耕地,還的是森林。在糧食與生態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實現兩全?

    延安人的答案,給人以信心。

    向千溝萬壑要良田,這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後作出的決策。

    延安溝谷縱橫,全市有500米以上溝道就多達4.4萬條,丘陵溝壑區面積佔到土地面積的40%左右。將溝道通過機械作業等手段整治成平展展的田地,把過去無法利用的土地轉化為優質耕地,這種向溝要田的做法符合延安實際,而且具備可操作性。

    從2010年開始,延安規劃用10年時間治溝造地100萬畝。其中,從2013年至2017年治溝造地50.4萬畝。項目完成後,全市耕地平均質量等級提高二至三等,年均新增糧食産能2.2億斤。

    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説,陜西糧食增産的潛力在陜北,陜北增産的潛力在溝道。治溝造地是一場革命,不僅能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目的,而且還有利於全市的統籌城鄉發展和實現建設用地的佔補平衡,是一項真正造福老區人民的“多贏之舉”。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院士認為,退耕還林會不會影響糧食産量,這個問題應該從大局來看,用變化的眼光來看。現在我國糧食産量實現了“九連增”,25度以上陡坡地,原來就不屬於基本農田,退耕不會影響18億畝耕地紅線,應該退。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1998年下降3.4%的情況下,退耕還林工程區糧食總産量2010年比1998年增産5213萬噸,退耕還林並未造成糧食減産,而非退耕還林6省市卻減産1795萬噸。  

    目前,我國還有6500萬畝陡坡耕地,4000多萬畝嚴重沙化耕地。周鴻升介紹,國家林業局退耕辦正在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規劃,計劃從2013—2020年再退耕還林8000萬畝。

    “在多次調研中,廣大退耕農戶迫切要求繼續增加退耕任務,提高退耕補助標準,提供技術支持,很多省份也已向國務院遞交了重啟退耕還林工作的報告。希望這樣的規劃能夠得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支持,最終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實施。”周鴻升説。    (強國峰參與採訪寫作)  

 
 
 相關鏈結
· 貴州發給退耕還林農戶“節能爐”
· 河北出臺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 寧夏回族自治區下達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管理費285萬
·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任務匯總表
· 興林與富民並重——我國鞏固退耕還林成效初顯
·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第三次部際聯席會議在寧夏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