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汶川地震五週年:科學界如何看汶川大地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4日 15時5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

    2008年5月12日,很多人還在午睡中,汶川大地震突然來襲。在汶川大地震5年後,四川省蘆山縣再次發生強震。人們不禁要問,兩者是否有關係?5年來,科學界對汶川地震到底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

    問:汶川地震有何後果?蘆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有關係嗎?

    答: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榮江説,余震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一般是指大地震發生後,在其主震的斷層面上及周邊局域會發生的很多較小的地震。余震發生的頻度及震級隨時間衰減,但衰減過程具有一定的波動性。

    蘆山地震與汶川地震處於同一龍門山斷裂帶,震源機制相似。從地震之間的應力相互作用來看,不能排除汶川地震對這次蘆山地震的觸發作用,也就是説兩次地震的發生可能存在較強的因果關係,即汶川地震使得蘆山地震提前發生了。從這一角度來看,説蘆山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強余震也還説得過去。但不同的人對蘆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的看法存在差異。

    問:龍門山斷裂帶作為近年來較活躍的一個地質斷層,會不會有其他的地震發生?

    答:根據汪榮江等人的初步研究結果,蘆山地震與汶川地震之間還存在大約50公里的閉鎖段。蘆山地震會進一步增強汶川地震對西邊的鮮水河-小江斷裂帶的作用。但是科學家目前還無法預料,這些地區是否在近幾年內就會再次發生大地震。

    問:汶川地震帶來了哪些次生災害的風險?

    答: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院研究人員羅伯特·帕剋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説,在汶川這樣的山區,山體滑坡是大地震後最嚴重的次生災害之一,在汶川地震中,山體滑坡致死人數約佔全部遇難人數的四分之一。在北川等地,山體滑坡造成的道路堵塞嚴重影響到生命救援。

    中國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黃潤秋和范宣梅在英國《自然·地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説,四川地區在汶川地震後,山體滑坡發生的風險明顯比地震前有所提高,這在剛剛發生的蘆山地震前就有所體現。

    研究人員警告説,由於當年的汶川地震導致大量瓦礫堆積在陡峭的山坡上,暴雨期間這些瓦礫很可能被衝到鄰近的山谷,形成極具破壞性的泥石流。這種風險水平很可能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居高不下。

    問:科學界可以做到震後對山體滑坡的預警嗎?

    答: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院研究人員羅伯特·帕克等人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于2011年5月在《自然·地學》雜誌發表論文指出,通過對汶川地震等全球一系列大地震中發生山體滑坡的地區進行繪圖分析,可以建立起一個用於預警山體滑坡的模型,這項研究有助於今後在地震中有針對性地防範山體滑坡事故,幫助救援工作順利展開。

    問:汶川地震為人們帶來了什麼啟示?

    答:英國《自然·地學》網站4月29日發表社論指出,汶川地震相關信息的詳細記錄和大量數據將有助我們了解“板塊內地震”的形成過程,這對於以後針對此類地震的防範和應對有指導意義。社論還呼籲科研人員保持積極的研究勢頭,因為“人們對地震的應變能力會隨著對它逐步加深的了解而提升”。

    牛津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中心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陳英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建議,政府應更注重有針對性地給民眾提供相關教育,告訴人們如何準備和應對地震,這項工作有助於減少未來災害的影響和生命財産損失。

    陳英凝説,從各個細分群體來看,不同人群的防災意識和知識有很大差異。普通民眾對災害風險的判斷力水平往往不高,而即使對於有足夠知識的人群來説,這些知識也未必都能落實為正確及時的行動。(執筆記者李雯,參與記者劉石磊、郭新宇)

 
 
 相關鏈結
· 汶川震區規劃的2934個水利災後重建項目全面完成
· 災難土地綻放美麗花朵——獻給汶川災區的孩子們
· 我們一起經歷的震後歲月--汶川地震災區群眾生活
· 週末要聞:災難砥礪精神--寫在汶川地震五週年之際
· 汶川震區人物五年重訪印象:多難勵志 川人不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