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容顏正在改變——走近變化中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新華社南京5月22日電(記者朱旭東)中央作出開展新一輪援疆工作戰略決策以來,數百名江蘇援疆幹部帶著資金和項目,更帶著滿腔熱忱和沉甸甸的責任,給伊犁河谷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為什麼來新疆?在新疆幹什麼?離開新疆時留下什麼?”這是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于青山對每一名援疆幹部所説的三句話。
“我們不僅要當好醫生,更要培養當地醫生。”江蘇省人民醫院援疆醫生、伊犁州友誼醫院副院長兼麻醉科主任朱偉來到伊犁後,深切感受到受援地的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關鍵還是靠人才。“我們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在朱偉的努力下,伊犁州友誼醫院的麻醉技術目前已完全能適應所有外科手術的需要。“即使我回江蘇後,麻醉科的管理也能夠延續,因為科室團隊的技術都提高了。”
鞏留縣二中副校長夏軍良,去年8月和其他5名張家港來的教師輪換負責高三(1)班教學任務。“學校希望我們幫孩子們衝刺一把,讓更多人考上大學。但因為當地基礎教育差,僅靠突擊效果不是很明顯,必須想辦法提高本地教師的教學水平。”於是,他們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高三班教師的備課交流,開設更多公開課並加強點評,利用張家港援疆前方工作組為學校設立的獎勵基金,鼓勵青年教師開展基本功競賽。維吾爾族教師肖克來提因教學質量和班級管理成績突出,獲得獎金一萬元,在學校裏引起轟動。
“救死扶傷立竿見影,培養學生當年見效,幹部人才隊伍建設見效雖慢卻功在長遠。”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揮部黨委副書記蘇春海説,送資金、帶項目,比不上促使當地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江蘇省提出將援疆資金的5%用於幹部人才培養,並制定出臺了《江蘇省幹部人才援疆工作規劃(2011-2020年)》,兩年來已為伊犁培訓各類人才超過15萬人次。
新一輪援疆,必然帶來新一輪發展,新民居、新醫院、新學校、新工廠……各族人民有目共睹。在那遙遠的地方,容顏正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