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盤活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
——關於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解讀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等工作。通過改革,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及相關設施。這將有力推動扶貧攻堅,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更好地實現群眾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增加收入的迫切期盼。
會議指出,一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二要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三要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搞好綜合開發利用,以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四要加快前期工作,使“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及時開工,按合理工期推進,確保工程質量。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錶”,同時也是保障和拉動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長期以來,鐵路建設資金以政府投資和鐵路系統自身融資為主。自2003年到2010年鐵路建設高峰期,鐵路建設項目批復投資總規模超過4萬億元。然而此後一段時期,由於種種原因鐵路融資能力下降,鐵路建設由高峰跌入低谷,很多項目甚至停工。
有專家表示,如果只靠國家投資和鐵路自身貸款融資搞建設,難以滿足鐵路大規模建設需求,也讓鐵路背負起日益沉重的包袱。事實上,鐵路系統具有龐大的固定資産,且有穩定的收益預期,唯有打破鐵路投資壁壘,創新投融資機制,才能把大量的社會資本吸收進來,使鐵路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鐵路建設在國民經濟中適度超前發展。
在年初召開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時任鐵道部部長透露,今年全國鐵路安排固定資産投資65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00億元,新線投産5200公里以上。同時,爭取儘快設立國家鐵路發展基金,搭建吸引民間資本的平臺。
就在“兩會”鐵路機構改革後不久,在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形成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支線鐵路、城際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所有權、經營權率先向社會資本開放,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既有幹線鐵路”,就被列入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7月2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招標2013年第一期鐵路建設債券,發行規模為200億元。今年中國鐵路建設債券發行總規模為1500億元。
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這是繼鐵路機構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後的又一重大改革舉措。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改革,引入社會資本進入,是鐵路體制改革的必然。同時,也是實現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目標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