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齊中熙)鐵路投融資近年來受到世人矚目。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改革鐵路投融資體製作出了部署。鐵路投融資體制為何改、如何改,為此記者對中國鐵路總公司及有關業內人士進行了採訪。
融資不能單靠鐵路一家
以往的鐵路建設投資,大部分是靠鐵路自身貸款和鐵路自有資金,再加上一部分國家投資,以及地方或企業投資。雖然我國鐵路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這種近乎單一的投融資體制也使鐵路系統不堪重負。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超過2.6萬億,還本付息壓力巨大。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和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一條鐵路的建設投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千億。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單靠鐵路一家,不僅會繼續加重鐵路系統負擔,也會影響未來鐵路長遠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一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二要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三要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搞好綜合開發利用,以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鐵路建設投資大、週期長的事實決定了鐵路不能單靠一兩家投資建設,這不是長遠之計,必須充分吸納社會資金。而鐵路發展基金就是這樣一個大的資金“蓄水池”。它可以把社會上一些閒置、或期望取得長久回報的資金吸引進來,從而實現資本回報和鐵路建設的“雙贏”。
努力創造良好融資環境
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開放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是關鍵。
“我國幅員遼闊,客流量大、客流分散、運距長等國情決定了鐵路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項目雖然投資量大、回報週期長,但是收益穩健,風險偏小,對民資並非沒有吸引力。”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認為。
目前,鐵路已經實現了政企分開。雖然已經是企業身份,是市場競爭中的平等一員,但鐵總在鐵路建設、運營方面仍有絕對的主導權。一些社會資本在進入鐵路之前,也會對鐵路基金收益分享模式、擁有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後是否擁有與其股份相對等的話語權等問題有所顧慮。
此外,創造良好融資環境還應充分發揮地方、企業的積極性。統計顯示,今年前5月,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項目完成投資1322.65億元。其中,鐵總投資完成1175.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8.77億元;地方政府及企業投資完成146.90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0.39億元。
地方和企業投資減少,並不意味著沒有建設需求。當前,一些城市希望開通連接本城市的城際鐵路,或者通過鐵路支線連接到主幹線上,一些企業也希望開通連接本企業的鐵路專用線。“關鍵還是要發揮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創新融資方式,盤活用好現有資源。”余健爾説。
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
鐵路政企分開後,有一部分人擔心,出於企業追求利潤的需要,一些中西部偏遠地區的鐵路由於常年虧損,其建設是不是會放慢甚至停滯。
“鐵路近年來資金壓力大,這對支線鐵路、地方特別是對西部欠發達地區鐵路建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副總經理隋福金表示。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要按照統籌規劃、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特別明確提出,將“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及相關設施”。
鐵總有關負責人指出,這一明確表態將有力推動扶貧攻堅,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有利於拉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改善人民出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