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是“無源之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2日 19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張辛欣)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這對金融業存在的脫離實體經濟現象發出了警示,也對金融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銀行熱衷於“錢生錢”,偏離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0.1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8萬億元;截至6月末,我國廣義貨幣餘額為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在這種情況下,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卻明顯回落。兩相對比不難發現,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注入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並沒有投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體系內部運轉。

    一些金融機構追求的“錢生錢”業務,使原本從金融業到製造業的信貸業務在一系列“運作”後成為金融業內循環的資金業務,實體經濟淪為金融機構的“提款機”。這種現象不僅推動資産價格上漲、實體經濟融資困難, 而且引發地方債務膨脹、金融風險上升等問題。

    歷史上一次次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表明,實體經濟才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僅靠金融業支撐的經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金融業內的“錢生錢”即使能短期獲得暴利,最終還是會跌入困境,並危及整個經濟。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金融支持十分重要。把錢用在刀刃上,以資金投向引導企業注重實體經營,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既是金融業的社會責任,也是金融業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

    讓“迷失”的資金進入“乾旱”的實體經濟,歸根結底要讓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有利可圖。出於風險考量,一些經營實體經濟的企業往往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這就需要産業政策和財稅政策支持,讓企業“有錢賺”,讓金融業心甘情願地服務實體經濟。還應降低金融業準入門檻,打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使大中型金融機構和小型金融機構、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存。金融産品設計應緊貼實體經濟需求,切實解決小企業、新興行業融資難問題。

    加大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對實體經濟領域而言,應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支持民間投資進入壟斷領域,減少政府對企業生産經營的直接干預,減輕企業負擔等。從金融業來講,應通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強銀行風險監管,引導資金向低風險、高成長領域流動。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複雜形勢面前更要堅定信心
· 新華時評:中歐光伏案妥善解決印證“合則兩利”
· 新華時評: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新華時評:一場大雨澆出了多少城市的原形
· 新華時評:掙脫“傍房地産循環”是生死攻堅
· 新華時評:高考加分不一刀切 但要切幾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