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解讀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劉菊花)國務院日前下發的《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挖掘消費潛力、增強供給能力、激發市場活力、改善消費環境,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推動面向生産、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費快速健康增長。
“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能夠有效拉動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産業轉型和民生改善,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説。
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産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基於電子商務、雲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
此外,到2015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每秒20兆比特(Mbps),部分城市達到100Mbps,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bps,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信息領域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正處於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
工信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産出9300億元。其中,新型信息消費規模為1.03萬億元,同比增長61%。
此外,近年來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等信息服務平臺的消費迅速增長,為信息消費注入了新的成長動力,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形成了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新型交易模式。2012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高達8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1.3萬億元。預計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將達到3萬億元。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介紹,相關測算表明,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GDP增長338億元。
與此同時,我國信息消費面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産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市場準入門檻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業壁壘嚴重、體制機制不適應等問題,亟須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據苗圩介紹,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打破行業進入壁壘,促進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企業公平競爭,在競爭性領域堅持市場化運行。同時,將引導企業立足內需市場,鼓勵多元發展,加快關鍵核心信息技術和産品研發,鼓勵業務模式創新,培育發展新型業態,提升信息産品、服務、內容的有效供給水平,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此外,將綜合利用有線無線等技術適度超前部署寬帶基礎設施,運用信息平臺改進公共服務,完善市場監管,規範産業發展秩序,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設安全誠信有序的信息消費市場環境。
為此,意見明確提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切實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改進和完善電信服務、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開展信息消費統計監測和試點示範等六大配套措施。
“在當前投資拉動作用減弱、出口低迷的形勢下,促進信息消費不僅對擴內需、穩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對促進我國消費結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苗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