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快遞服務背後--揭秘私人信息又一“泄密通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5日 11時1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8月15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趙宇飛)隨著快遞業務的迅速發展,人們接受快遞服務的越來越多。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快遞公司人員在提供快遞服務的同時,還將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公開出售,並且形成了一個“灰色産業”。

    個人信息被賣,引發後顧之憂

    “售快遞單,絕對真實!”如果你在搜索引擎輸入“售快遞單”,就會顯示大量專門銷售快遞單信息的網站。記者打開一家名為“淘單114”的網站,按照網站上的QQ號,記者與“淘單114”客服人員取得了聯絡。

    “我們做這行很多年,信譽上有保證,老客戶一買就是上萬條。”這位網站服務人員介紹説,網站銷售的私人信息,分別來自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可供所謂客戶進行選擇。

    這位服務人員説,他們銷售的個人信息均來自快遞公司,包含收發貨人的聯絡方式、收發貨地址、是否已掃描等內容,未掃描快遞單賣1元,已掃描快遞單中無收貨地址的賣4角,有收貨地址的賣5角。

    記者在QQ群查找中輸入“快遞單”,立即出現上百個符合條件的QQ群,其成員多達100人以上,正在熱火朝天地洽談“業務”(買賣私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灰色産業,一筆交易量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有的網站還可滿足指定收、發貨地點等特殊需求,他們正在全國各地招募(銷售私人信息的)代理商、加盟商。

    為了弄清究竟,記者用5角錢購買了一條發貨地為重慶市,收貨地為北京市昌平區的快遞單信息,上面詳細列出了收貨人的姓名、詳細住址和手機號碼。記者致電收貨人魏女士發現,快遞單上的各項信息全部屬實。魏女士向記者證實,當天確實有從重慶發出的快遞寄給自己。

    “這太可怕了,如果自己的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後果不堪設想。”魏女士如是説。

    個人信息交易,助長違法犯罪

    記者以購買“快遞單”為由,諮詢了好幾位快遞員。有的快遞員同意以0.2元到0.5元不等的價格將手上的快遞單賣給記者,但均聲稱公司管得比較嚴,只能提供電子版信息。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各家快遞公司皆明令禁止工作人員洩露客戶信息,一條“快遞單”的流轉要經過許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例如,快遞發出時會生成一張印有發件人和收件人個人信息的面單,面單一式四份,發件人、收件人、快遞營業廳、工作人員各一份,這些面單就成了信息洩露的隱患。

    快遞單買賣市場如何形成?記者調查發現,網店店主是購買快遞單信息的主力軍,快遞單交易源於網店的“刷鑽”需求,即通過製造虛假交易量來提高網店信譽。

    因為網店“刷鑽”形成的快遞單交易,卻為一些犯罪活動提供了方便。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教授陳鵬飛認為,相比房地産、銀行等傳統行業所洩露的個人信息,快遞單信息更完整,背後隱藏的社會危害性更大,容易滋生冒領快件、入室搶劫殺人、敲詐勒索等刑事犯罪。

    今年5月,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冒領快件的詐騙案件。經審查,嫌疑人范某在網上購買收件人的快遞信息,再偽造其身份證件,在快件到達但尚未進入派送環節時,直接將快件領走。范某用此手法非法牟利數萬元。

    去年10月,福建廈門一犯罪分子根據獲取的快遞單信息,冒充快遞員進入一女白領家中實施搶劫,並最終將其殺害。

    倒賣個人信息,亟待加重處罰

    近年來,繼電信、房地産、銀行等傳統行業之後,快遞行業成為新的公民信息洩露“重災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安全隱患。

    長期關注個人信息洩露問題的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認為,此前多是企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私下倒賣個人信息,如今又增加了一種渠道,通過快遞公司內部人員洩露個人信息,而且是明目張膽地銷售,導致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進一步加大。

    王安白表示,按法律規定,不管洩露、倒賣多少個人信息,量刑都在3年以下,較之不法分子獲取的灰色利益,其違法成本明顯過低。

    “目前來看,執法機關對於這類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和持續性不夠。”王安白説,此前執法機關組織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取得一定效果,但“風頭”一過,不法分子又捲土重來,而且愈演愈烈。

    陳鵬飛表示,現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可操作性較差,而且未對快遞企業做出相關的保密要求,也沒有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個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只能靠企業自律。

    專家建議,執法機關應該加強打擊力度,通過網站上聯絡方式順藤摸瓜,嚴查此類違法行為;同時,還要對快遞企業保護個人信息做出具體要求,包括責任追究等;此外,快遞公司要建立嚴格的制度,如在勞動合同中與員工約定洩露個人信息的違約責任等。

 
 
 相關鏈結
· 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動
· 公安部開展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動
· 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産業鏈下游向黑色地帶延伸
· 制定電話實名制規定的同時對個人信息保護也做規定
· 《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解讀
· 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徵求意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