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蛟龍”號:經受“四大考驗”取得“三大發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18日 20時5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向陽紅09”船8月17日電(記者 余曉潔)“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當地時間17日(北京時間18日)在東北太平洋進行了本航段最後一次下潛作業,完成了考察海底生物和採礦前景等任務。

    這次下潛是“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的第六次下潛,也是最後一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5122米,位置在東北太平洋國際海底管理局環境特別受關注區西側。

    這次下潛標誌著“蛟龍”號第二航段任務圓滿完成。在該航段任務期間,“蛟龍”號成功經受了大風、大浪以及大深度、大強度作業等“四大考驗”,探海能力再次得到證明;並取得“三大發現”,顯示在相關區域採礦不會嚴重破壞深海生態環境,有可能實現綠色開發。

    現場總指揮劉峰説,過去12天裏,科考隊員克服平均4級風2米浪4級海況等諸多不利因素,充分利用載人潛水器的優勢,依次在東北太平洋中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詳細勘探區、魏源海山區,國際海底管理局環境特受區及鄰近海域四種不同類型的海底地形條件下進行了6次5000米級下潛作業及一系列常規調查,可以説對本合同區做了個“解剖”。

    現場副總指揮、潛水器本體部門負責人胡震告訴記者,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有能力連續多日以平均兩天一次的頻率進行5000米級下潛作業。儘管在此期間潛水器的推進器和電池出現過一些問題,但都得到了及時解決,為今後積累了經驗。

    在科考成果方面,本航段首席科學家王春生説:“初步看有三項重要發現。一是對本合同區海丘、海盆、海山岩石露頭等不同地形條件下的多金屬結核覆蓋率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二是發現巨型底棲生物在上述不同地形海底分佈廣泛,而且生物種類有很高的相似性;三是通過對四個區域的對比研究,初步判斷未來在勘探合同區開展多金屬結核採礦不會對深海生態環境和巨型底棲生物多樣性産生嚴重影響,我們對深海資源的綠色開發是有可能實現的。”

    “蛟龍”號2013年度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共分中國南海、東北太平洋中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三個航段。隨著第二航段任務的完成,母船“向陽紅09”搭載“蛟龍”號馬不停蹄地趕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波納佩港進行補給。

    “向陽紅09”號船長陳存本説:“如果我們保持13節的航速,預計27日能抵達波納佩港。完成補給後,‘蛟龍’號將於8月底前往位於西北太平洋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執行第三航段,即2013年度試驗性應用航次最後一個航段任務。”

 
 
 相關鏈結
· “蛟龍”下潛考察太平洋一處“自然保護區”
· “蛟龍”號在國際海底管理局一環境特受區下潛
· “蛟龍”號在海底爬山 發現山麓生物相對較少
· “蛟龍”完成第三潛將轉戰魏源海山
· “蛟龍”號完成第三次下潛作業將轉戰魏源海山
· 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視頻連線慰問“蛟龍”號隊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