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9月9日電(記者郎秋紅)“以前住棚戶區,又怕著火又怕房子漏,不敢出門。現在住樓了,出門打工啥也不用惦記,收入也增加了。”自從搬進新家,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五道江鎮下崗職工丁玉玲美得合不攏嘴。
吉林省從2006年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不僅改善了民生、拉動了經濟增長,同時促進了房地産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當地幹部群眾給記者算了三筆賬:
群眾的“實惠賬”
吉林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由於歷史欠賬以及多方麵條件的制約影響,全省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存在著大量棚戶區。這些棚戶區基礎設施差、居住環境惡劣,群眾要求改造的願望十分強烈。
從2006年開始,吉林舉全省之力開始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到2012年底共改造各類棚戶區147.08萬戶、9434.8萬平方米,使441.2萬人受益。每個被拆遷戶平均擁有了40-49平方米以上的成套住宅,原來不足1萬元的房産普遍升值15-20萬元。
丁玉玲説,由20平方米的小平房住進6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自己一共花了2萬多元。
省會長春啟動棚改較早,面積較大。據長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統計,長春市目前為止共拆遷改造22萬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為被拆遷居民增加補償約66.5億元。其中,給11萬戶有照房屋每戶補貼面積7.5平方米,總計補貼約21億元;房屋安置實行“拆一還一,不找結構差價”,償還房屋安置面積557萬平方米,總計補貼約16.7億元;拆除無照房屋640萬平方米,補償了約25.6億元;對回遷有困難的家庭減免費用近1億元;選擇貨幣補償的居民,重新購買普通住房免交契稅約2億元;為回遷小區物業公司彌補2000余萬元。
“物業費1.36元,老百姓自己才出3毛錢。”長春市桃源路桃源春曉小區物業經理王殿學説,“棚改回遷的老百姓不僅住得進,還能住得穩。”
拉動投資的“經濟賬”
受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制約,吉林省房地産業一直髮展緩慢,市場活躍度很低。吉林省2005年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僅190億元,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比例7%,佔GDP比例為4.6%。不過,到2012年這一情況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2012年吉林省完成了房地産投資1565億元,比2006年增長7倍多,佔固定資産投資16.1%,在全省GDP中佔13.1%。
“房地産投資的增加,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進展,特別是城市棚戶區改造密不可分。”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范強説,“棚改騰空了城市土地,給房地産開發、各種公共設施建設和各種工業建築騰出了發展空間。”
長春人對此體會最深。據介紹,從2006年到2012年,棚戶區改造投資直接拉動長春GDP增長1.3%,上繳稅款約19億元。同時,使一大批處於停産、半停産、破産狀態的企業,盤活了資産,調整了産業和産品結構,改善了生産條件和環境,企業重新得到了發展;帶動了建築、建材、裝飾裝潢、商業等50多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直接安置了待業人員、下崗職工、農民工就業達到20萬人以上。
“棚改後,老百姓有房子了,有錢敢花了;再加上這幾年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也增加了,社區周邊光大超市就增加了兩三個。”吉林省長春市桃源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振華説。
據吉林省相關部門測算,從2006年到2012年,吉林棚戶區改造完成投資1479.04億元,帶動相關産業增加投資3000余億元。對全省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
房地産市場的“穩定賬”
棚改初期,有人擔心大量保障房入市會使商品房市場蕭條;也有人擔心,棚改地段多數在中心城區,會抬高房價。
“其實,棚改有利於打通房地産市場本身的‘微循環’,可以拉動投資,並且不會對房價産生助推效應,相反還可以釋放掉一部分剛需,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長期關注棚改的購房網總編輯馬峻嶺説。
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也是全省房地産市場的風向標。據長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統計,近年來長春市房價總體較為平穩,只有2010年漲幅較大,此後漲幅逐步趨緩。2012年商品房價格比上一年下降了2.9%。
“這與長春市較早啟動棚改有關。”馬峻嶺分析説,“長春市在2005年先於很多地方進行棚改,先確定了72個地塊,後來又擴大到108個地塊,釋放了較多土地,供應量比較充足。”
據介紹,2011年和2012年,長春市每年商品房上市量均在1000萬平方米左右,每年銷售面積700萬-760萬平方米,供應充足。
“吉林省總體上不缺房子。”吉林省房地産協會副秘書長唐永彬介紹,去年吉林全省存量房1800萬平方米,相當於全省一年的銷售量。
供需關係穩定使吉林省房地産市場總體有序平穩。據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測算,2006年-2012年7年間,按可比價格,吉林省商品房平均漲幅為10.8%,低於全省GDP增速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