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居變宜居,百姓天大事
——對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記者 陳蕓、張旭東、杜宇)2013,我國棚戶區改造史上具有標誌意義的一年。
三月兩會,本屆政府宣佈“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由此,新一輪棚改拉開序幕。
今年時間已過大半,304萬戶的年度改造任務能否如期完成,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
“新一輪棚改正逢其時”
記者:棚戶區改造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我國實際啟動棚改已近十年,你如何評價這項工程的成效?
齊驥:2004年,遼寧在全國率先啟動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但全國棚改啟動始於2008年。從那時起到2012年,全國5年內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基本建成750萬套,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數量之大,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首先得益於政府主導,國家有計劃推進,多部門協同作戰,由此得以大規模推動。
記者:這麼大的數量,還不能完全解決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嗎?為什麼要再度啟動1000萬戶棚改?
齊驥:沒有那麼簡單,目前還有不少困難群體仍住在棚戶區中。根據各地匯總的數據,全國還有1400多萬戶需要進行棚改。伴隨城鎮化、工業化不斷推進,棚改的範圍也在不斷調整。比如“城中村”就逐步納入棚改計劃。
棚戶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發展工程。除了直接改善群眾住房困難,還能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産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轉變發展方式處於關鍵時期,繼續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發揮改善民生和促進發展的雙重效應,正逢其時。
“老百姓每天高興,政府就功德無量”
記者:作為主抓棚改工作的副部長,這些年你跑過多少棚戶區?
齊驥:到哪兒出差,我都要去看,有棚改任務的省份幾乎都去過。
記者:看了這麼多,能不能講一兩件你最難忘的事情?
齊驥:給你們講個故事。2007年我去遼寧撫順,在一個剛搬入新居的居民家中,看到窗簾上繡著一個大大的“喜”字,那天陽光挺足的,印有大花的紅色床單很亮眼。我就問:“佈置得這麼喜慶,一定有開心的事吧?”女主人説:“我現在鋪的床單還是當初結婚時娘家送的嫁粧,當時住在棚戶區,條件太簡陋,沒舍得鋪,我都42歲了,就是想把20年前要辦的事給補上。我娘家給的床單鋪上了,感覺就像新婚一樣。”我從她眼中看到了對新生活難以抑制的喜悅。棚改,如果百姓沒有得到實惠,能有這樣的真情流露嗎?
記者:老百姓真的不容易,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令人感動。
齊驥:棚改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生活信心,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原來住在棚戶區,消極的議論多,比如今天下雨了,誰家又漏雨了。如今,住進新房的居民開心地説:“我終於可以請親戚朋友來家裏吃飯了。”對老百姓而言,生活就圖個高興。老百姓每天高興,政府就功德無量。
“棚改這件事,就是讓百姓得實惠”
記者:您認為中國棚戶區和國外貧民窟有什麼不同嗎?
齊驥:這兩者不能畫等號。比如我曾到過一些國家看過那裏的貧民窟,多是無地或失地農民進城打工,逐步聚集形成的,政府疏于管理。而我國的棚戶區,居民相當一部分是産業工人,是多年前由單位建的簡易房屋演變而來。相比之下,我們的政府是積極主動、主導解決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
記者:我們的棚改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齊驥:棚改這件事,是政府讓利於民。棚改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棚戶區居民住房條件。政府沒有盈利目的,也不與民爭利,就是要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
“改造這1000萬套可是‘硬骨頭’”
記者:與前五年相比,這一輪棚改有何新特點?
齊驥:改造這1000萬套可是“硬骨頭”。目前尚未改造的棚戶區大多位於中西部地區、獨立工礦區、資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線企業較集中的城市。處於中西部地區的這些棚戶區,大多也遠離城市、縣城,即使在城市中心區的棚戶區,建築密度都很大,加之各地一般都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相對以前改造的,待改造的難度更大。
記者:能否具體分析主要難題在哪?
齊驥:最主要是資金缺口大。雖然中央政府不斷加大棚戶區改造補助力度,但仍只佔改造資金的一小部分。國務院已明確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補助力度,但就改造資金而言,仍需多渠道籌集,除了政府投入,還需大量社會資金和金融的支持,同時還應通過稅費減免等,盡可能降低成本。
“好事辦好不易,再難也要辦好”
記者:有些幹部反映,棚改是辦好事,但有時也挺鬧心,甚至與個別群眾還成了對立面。你怎麼看?
齊驥:好事辦好並不易。棚改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過程極其複雜,情況千差萬別,矛盾主要集中在拆遷難上。有的群眾嫌安置房位置偏遠不願搬,有的對補償不滿意,還有一些困難群體把和住房沒有關係的問題,比如就業、社保等家庭困難都和棚改捆在一起,要求政府解決。這樣,棚改就承擔了很多住房以外的壓力。
記者:那如何應對?
齊驥:再難也要辦好。群眾合理訴求要滿足,建設部門一家解決不了的,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做不到的事情,要深入細緻地把道理和群眾講清楚,工作做到家。拆遷中,公開、公平、公正是核心。一定要實行陽光拆遷、陽光安置,讓棚改對象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讓群眾的心裏敞敞亮亮。
“如果把中國夢比喻成一部恢弘交響樂,棚戶區改造應是不可或缺的樂章”
記者:今年要完成的304萬戶棚改任務進展如何?
齊驥:目前,總體進展順利。從上半年情況看,整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進入三季度,各地推進速度進一步加快,年底可以如期完成目標。
記者:我們算了一筆賬,待新一輪棚改完成時,意味著十年時間將會有6000多萬棚戶區居民圓了安居夢,你如何估量這一成就的意義?
齊驥:如果把中國夢比喻成一部恢弘交響樂,棚戶區改造應是不可或缺的樂章。中國夢,不是空洞的,它是具體的,凝聚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棚戶區居民來説,最大的夢想就是憂居變宜居,這是他們天大的事。
新一輪棚改再提速 2013年304萬戶任務可如期完成
1日上午9時58分,位於內蒙古包頭北梁的棚戶區改造首期安置房鑫悅凱-泊郡小區的7棟樓率先封頂。到今年底,北梁棚戶區將有1.15萬戶、3萬棚戶居民入駐新居。
這片面積達13平方公里、棚戶人口達9萬人的棚戶區改造工程現已全面提速,標誌著我國新一輪棚戶區改造步入“快車道”。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今後5年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在過去5年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基礎上,2013年至2017年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2013年改造304萬戶。 >>>詳細內容
破解世界性難題的“中國棚戶區改造樣本”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今後5年我國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加上前5年開工改造的1260萬戶,意味著中國用10年時間,一舉解決6000萬棚戶區居民的憂居問題。
安居夢,棚戶居民的夢——
從棚戶到樓房,從“憂居”到“宜居”,千千萬萬棚戶區家庭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從未有如此之真切;
從局部到全面,從“破題”到“攻堅”,中國讓更多棚戶居民共享發展成果的信念從未有如此之堅定。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