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冷暖時節看走勢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錚、王希、張辛欣)入秋時節,天氣漸涼,而中國經濟近來卻呈現企穩回暖勢頭。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中,中國經濟走勢究竟如何,面臨怎樣的困難,又蘊含著怎樣的機遇?結合最新數據和一線情況,企業家和專家們進行了探討。
企穩回暖變化明顯 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
用電量高低是經濟走勢的真實寫照。1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月提高4.9個百分點,創下新高。
經濟冷暖企業感受最真切。為浙江嘉興港區提供蒸汽的嘉化能源化工公司董事長管建忠,最近發覺公司蒸汽産量變化明顯。這個化工企業集中的出口導向是工業園區,上半年蒸汽用量每小時約500噸,但從8月下旬上升到每小時約600噸,目前保持在600噸左右。“明顯感到園區有活力了,從開工不足變成開工充足,蒸汽用量可能還會繼續攀升。”
“8月份各種主要數據的走向高度一致,描繪出清晰的經濟企穩回暖走勢,企業經營總體有所好轉,特別是市場信心明顯增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綜合判斷。
今年以來,在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增速下滑、悲觀預期瀰漫的困難局面後,中國經濟企穩回暖跡象從7月份開始出現,到了8月份各項指標出現近來少有的全線回升。
“經濟增長勢頭繼續回升。動力主要來自內需和外需的改善,而內需改善則主要得益於前期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中國宏觀調控今年實現了重要轉型。這次沒有再搞大規模刺激,而是有針對性地針對薄弱環節加大了力度,而且注重與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緊密結合;這次更加注重長遠,著力打造新的增長點。這種長短兼顧、供給側需求側管理銜接的多重目標的宏觀調控,已經初見成效。
經濟回升基礎仍不牢固 不宜盲目樂觀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走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七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中有明確判斷:這種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讓我們堅信,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一定能實現。同時也要看到,目前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不確定因素還很多。
一些專家和企業家反映,當前經濟回暖相對集中在大型企業和轉型升級先行企業,中小企業和一般加工貿易企業日子還不太好過。
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蒸蒸日上。高端液壓件是機械裝備製造業重要基礎件,核心技術一度被日歐企業壟斷。山東常林集團中川液壓公司這幾年苦練內功,國産化關鍵技術應用取得突破。公司産品應用總監王敬華介紹,今年以來在工程機械需求總體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産品銷售卻逐月增加。
但在江蘇、浙江、四川有三大物流信息監測平臺的浙江傳化公路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看來,經濟回暖的態勢在中小企業身上總體感受並不明顯。今年7月份、8月份與5月份相比,監測的車流量、發貨量和營業額仍有不同程度下降。
“我們監測的中小企業,許多仍然還處在轉型陣痛期,轉型是一個長期過冬的過程。”這位負責人實話實説。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8月份我國大型企業PMI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穩定經濟的作用更為突出;小型企業PMI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17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小微企業經營仍較為困難。
“增速回升的基礎還不鞏固,內生動力還是偏弱。根本辦法在於真正放開準入,落實公平待遇,才能全面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説,不排除9月份工業增速出現回落,要在繼續穩增長的同時,加大改革力度。
積極開掘新增長點 努力實現長期健康發展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只要經濟增速高於“下限”,對增速的短期起伏不必過於擔憂,重要的是積極開掘新的增長點,努力實現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一些企業現在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北京密雲縣蔡家洼村,鑫記偉業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這裡建設的生産基地和生態觀光園區今年以來的參觀人數已經超過5萬人次,同比翻番。
“公眾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越來越關注,給我們這樣瞄準國內消費市場的企業帶來了機遇。”公司副總裁黃國書説。這家企業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主營的有機食品如豆製品、面製品今年以來銷售額同比增長30%。“中國經濟正轉向內需驅動,擴大消費是政策重點,前景廣闊,我們打算擴大生産基地,建設自己的物流銷售渠道。”
長期讓網購支付系統裏的餘額“躺著睡覺”的杭州市民李曉穎,現在有了不同選擇。點擊幾下鼠標,用支付寶裏剩下的78元直接購買了貨幣基金,閒置的小錢也能掙錢了。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正迅速崛起,今年第二季度全國移動支付筆數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74.7%和363.9%。
“技術也好,服務也罷,這些新現象都反映了未來一段時間提振經濟的有效渠道。”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
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有著巨大潛力,工業化、城鎮化遠未完成,區域、城鄉差距較大,未來前景廣闊。只要努力挖掘潛力,不斷培養新的增長點,同時以改革釋放制度紅利,中國經濟完全能夠保持長期健康發展。